第六章 鍛造堅韌:命運麵前做個不屈服者(3 / 3)

那麼,我們該如何訓練自己的堅忍精神呢?

1.確立堅定的目標。我們要知道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麼,一定要弄清弄明,這是第一步,是培養堅忍精神最重要的一步。清晰明確的目標是所有行動的動機,強烈的動機可以驅使我們去超越,從而邁過那些看似深不可測的溝壑。

2.要讓自己充滿渴望。心中充滿強烈的渴望,對實現目標擁有執著的期盼,這樣就比較容易形成恒心和毅力,也更容易讓我們將目標堅持到底。

3.自我激勵。告訴自己:我有能力完成計劃,有能力達成目標,不斷通過這種自我暗示鼓舞自己,這樣你便不會輕易放棄。

4.對目標形成正確的認知。要確認自己的目標、計劃是現實的,是以經驗或觀察為依據的,這樣我們才更有信心堅持下去。倘若你的夢想隻是白日做夢、憑空想象,恐怕你很難實現願望。

5.尋求與他人的合作。萬眾一心,其利斷金!與他人和諧互助,相互鼓舞,相互扶持,會增加我們的恒心和毅力,同時也更容易使我們的目標成為

現實。

6.集中心思。不要三心二意,一會兒覺得這個目標好,一會兒覺得那件事情棒,人隻有把眼睛集中到一個點上,才能少走彎路,才能堅持在一條路上走下去,直到成功。

7.養成良好的習慣。堅忍精神是好習慣的直接產物。倘若我們能夠吸納滋長心智的日常經驗,並將其化為自身的一分子,那麼我們就會在潛移默化中強迫自己采取正確的行動,並以此來對抗我們人生的最大敵人——恐懼。

倘若你能親身去實踐這些步驟,那麼無疑是對你大有裨益的。

這些步驟,就是控製我們經濟命運的步驟;

這些步驟,就是將我們的思想引向獨立的步驟;

這些步驟,就是保證我們人生有所突破的步驟;

這些步驟,就是將我們心中夢想化為有血有肉的現實的步驟;

這些步驟,就是幫助我們建立堅韌精神,拋棄恐懼,主宰挫折和冷漠的步驟。

你掌握了它們,就可以得到不一般的回饋;你能真正做到這些,無疑就等於給自己的人生備下了一份大禮。

最後提醒大家,不要忘記那句話:“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我們必須認識到,宏圖大業不是異想天開、一蹴而就的,不經一番風霜苦,就沒有梅香撲鼻來。成大功、立大業者,都得經過艱苦卓絕的奮鬥、不同尋常的忍耐,幾乎可以這樣說,任何人所能取得的成就,基本上都是

在堅忍中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細節上漸漸積累,戰略上目光長遠,進取心百折不撓,方可為自己事業的成功奠下厚實的基石。

這些做人的道理,就好比堆土為山,隻要堅忍下去,總歸有成功的一天,否則,眼看還差一筐土就堆成了,可是到了這時,你卻歇了下來,一退而不再進取,也就會功虧一簣,沒有任何成果。所以說,隻有勤奮上進,不畏艱辛一往無前,才是向成功接近的最佳途徑。

培養“咬定青山不放鬆”的氣魄

有這樣一首詩:“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這是鄭板橋借以形容成功人士的韌勁和毅力的,讀起來朗朗上口,頗有教育意義。

相信很多人都喜歡用“百折不撓”來形容人的毅力,愛迪生所說的“我絕不允許自己有一點灰心喪氣”,這就是“百折不撓”精神的一種表現。實際上,許多成功的取得何止經曆“百折”!所以我們就需要有那種剛強的決心和韌性,這樣才能經得起挫折,才能走向成功。正如居裏夫人所言:“人要有毅力,否則將一事無成。”英國文豪狄更斯也認為:“頑強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對許多朋友來說,如果能像愛迪生那樣“不允許自己有一點灰心喪氣”,那麼,你也能成為成功者,同樣能邁向超級成功。用我國著名排

球運動員郎平的話說,就是“要想成功,必須有超人的毅力”。

堅強的毅力要從小開始培養。倘若我們從小經受考驗,注意培養自己的毅力,那麼就可以期望在事業上同樣獲得成功。這方麵具體的培養方法可以參考以下幾點。

1.“由易到難”

培養和鍛煉毅力,最好先從難度小的事做起,以便取得馬到成功之效,借此增強決心與信心。革命先烈惲代英說過:“立誌須用集義的功夫。餘意集義者,即在小事中常用奮鬥功夫也。……如小處不能勝過,尚望大處勝過,豈非自欺之甚乎?勝過小者,再勝過較大者,再勝過更大者。此所謂集義也。”惲代英所說的“集義”,顯然也是指培養和鍛煉毅力的意思。

2.“擇難而進”

一般說來,容易做到的事,對毅力的鍛煉總是有限的。為了更好地培養和鍛煉毅力,一方麵需要從小事做起,由完成難度不大的事情起步;另一方麵需要逐步提高難度,之後,再挑選做一些難度大的事情。《人性的弱點》作者卡耐基說:“大膽地去做你所怕做的事情,並力爭得到一個成功的紀錄。”

3.“挑戰挫折”

正確對待挫折是培養和鍛煉毅力的重要方麵。“挑戰挫折”要有對困難泰然處之的態度,把困難看作成功路上誰都難以避免的問題。麵對挫折最重要的是頭腦冷靜,不要因挫折而驚慌失措,更不

可灰心喪氣。同時要有對困難戰而勝之的決心,即下決心與挫折較量一番,看看究竟誰戰勝誰。一旦你在“戰略”上將挫折視為“紙老虎”,在“戰術”上將挫折看作“真老虎”,那你將會發現挫折或困難變得比它們當初出現時要渺小得多!

成功必須要有恒心和毅力,這聽起來似乎在說多餘的話。然而有許多人恰恰沒有讓這些“多餘的話”入耳、入腦,忽視了這類“老生常談”,到頭來一事無成。

醫學史上曾有一種叫“606”的藥。試驗者在試驗這種藥時失敗過605次,直至第606次才獲得成功。試想研製這種藥的人,隻到幾次、十幾次或幾十次,甚至到605次就失去了恒心,那非前功盡棄不可。

百折不回、鍥而不舍正是“成在恒”的要求和表現。魯迅先生早就說過:“做一件事,無論大小,倘無恒心,是做不好的。”

“學貴有恒”這一說法,講的也是恒心的重要性。當然,不光是讀書,做任何事情欲成功卻無恒心,恐怕難以見成效。一件事隻要具備了成功的客觀條件,那麼其成敗得失,與我們做事有無恒心及恒心大小是成正比的。有時候,事難成,可能就難在這個“恒”字上。

美國生物學家吉耶曼、沙得等人,克服了重重困難,頑強地進行下丘腦激素的研究工作。他們需要在實驗中一個一個地處理27萬隻

羊腦,才能獲得1毫克“促甲狀腺釋放因子”的樣品。由於他們具有持之以恒、百折不撓的精神,終於成功地發現了腦激素,共同榮獲1977年諾貝爾獎。後來,有人問起:“什麼叫堅忍不拔?什麼叫持之以恒?”吉耶曼和沙得回答道:“那就是逐個地分析100萬隻羊腦!”

忽冷忽熱、時緊時鬆,是有些朋友在成功征途上常犯的毛病。所以請你不要忘記:成在恒,貴在恒,克服困難也在恒。所以,要盡快改掉缺乏恒心的毛病,說不定成功就在此一舉!

清代畫家鄭板橋十分欣賞竹子那種“咬定青山不放鬆”的頑強意誌和對自己的嚴格要求。抓而不緊,等於不抓。“嚴”,不僅是嚴格要求自己,而且要“咬定”不放,一抓到底。有些人追求成功時,往往存在淺嚐輒止、虎頭蛇尾現象,由於缺乏“嚴”字當頭的作風,所以不會“咬定”成功目標不放。也有少數人在成功之路上剛有點進展,卻又將興趣轉移他處。出現此種情況還與他們急於求成有關係。古人說:“夫君子之所取者遠,則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則必有所忍。”其實,從“嚴”字出發,就應當舍得下功夫,嚴格要求自己埋頭苦幹。而這一點又往往是被許多渴望成功的朋友所忽視的問題。

如今在國外普遍受到重視的“磨難教育”,常常幫助青少年在艱苦環境中去

追求成功。

所謂“磨難教育”,就是有意識地在青少年中設置一些困難,故意讓他們遭受一點挫折,其目的是讓受教育者在與困難或挫折作鬥爭中經受鍛煉。“磨難教育”設置困難或挫折不僅有生活和體能方麵的,也有學習、工作乃至心理承受方麵的。

其實,很多年輕的朋友更應該去接受這種“磨難教育”。因為剛踏入社會,我們要付出比別人更多的艱辛,也好借此去磨礪我們的意誌,培養我們的勇敢、堅強、無畏的心理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