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學會寬容:智慧的藝術就是懂得該寬容什麼
寬容就是以寬闊的胸懷和包容的性格去麵對人和事。“事在人為,休言萬般皆是命;境由心造,退後一步自然寬”。擁有寬容的性格不僅能夠與人和諧相處,還能夠吸納他人長處,充實自我,以實現個人價值。
豁達是一種超然灑脫的性格
豁達是一種博大的胸懷,是一種超然灑脫的性格,也是人類個性最高的境界之一。一般說來,豁達開朗之人比較寬容,能夠對別人不同的看法、思想、言論、行為以及他們的宗教信仰、種族觀念等都加以理解和尊重,不輕易把自己認為“正確”或者“錯誤”的東西強加於別人。他們也有不同意別人的觀點或做法的時候,但他們會尊重別人的選擇,給予別人自由思考和生存的權利。
人這一輩子,也不過百年,與其悲悲戚戚、鬱鬱寡歡地過,倒不如痛痛快快、瀟瀟灑灑地活。可人生一世,那麼多的風風雨雨、坎坎坷坷,怎樣才能活得精彩紛呈的?擁有豁達的性格就是最大的奧秘。
豁達是一種超脫,是自我精神的解放,人要是成天被名利纏得牢牢的,把得失算得清清的,是多麼地累!人肯定要有追求,追求是一回事,結果是一回事。你要記住一句話:事物的發生發展都必須符合時空條件,有“時”無“空”,有“空”無“時”都不行,那你就得
認了。人活得累,是心累,常嘮叨這幾句話就會輕鬆得多:“功名利祿四道牆,人人翻滾跑得忙;若是你能看得穿,一生快活不嫌長。”
豁達是一種開朗。豁達的人心大、心寬,悲痛的情緒也會在嬉笑怒罵、大喊大叫中被撕個粉碎。我們要按生活本來的麵目看生活,而不是按著自己的意願看生活。風和日麗,你要欣賞,雨雪風霜,你也要品嚐,這才是本真的自然,你就不會有太多的牢騷、太多的不平。不過,“月有陰晴圓缺”對誰都一樣,“十年河東,十年河西”,一切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化。陰陽對峙,此消彼長,升降出入,這就是生機。
豁達是一種自信,人要是沒有精神力量的支撐,剩下的就是一具皮囊。人的這種精神就是自信,自信就是力量,自信給人智慧和勇氣,自信可以使人消除煩惱,自信可以使人擺脫困境。有了自信,前途就充滿了光明。
豁達是性格中最美好的因子,是一種至高的精神境界,說到底是對待人世的態度。蘇東坡一生顛沛流離,卻是“猝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沈從文、馬寅初,還有那些偉人都經曆過跌宕起伏,他們對於人生的種種不平、不幸,都被其博大胸襟和知識學問所消融,以及由善良、忠直、道義所孕育的不屈不撓的生命力所戰勝!
“坦坦蕩蕩,大大方方,巍巍峨峨
,正正堂堂。
“雄雄赳赳,磅磅礴礴,轟轟烈烈,輝輝煌煌。”
郭沫若這首詩是歌頌天安門的,也是對豁達性格的讚美。
大度讓人生沒有敵人
智者一切求諸己,愚者一切求諸人。心胸寬廣如和煦春風,萬物逢之便生;心胸狹窄如陰冷朔風,萬物逢之枯零。經常擦拭自己的心窗,使它不為灰塵所蒙蔽,窗明如鏡,才能眺望得更高更遠。
生活中因誤解或種種原因,而出現“敵手”的事情是經常發生的,有“敵手”必然會引起心情的不快,並在諸多方麵形成障礙。那麼,懂得如何化解,便是十分寶貴的。大度性格是解除心理障礙的最佳良藥。
俗話說: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多一個敵人多一堵牆。
我們都知道這句話,也明白這個道理。但是,一旦知道別人做了對不起自己的事,仍免不了耿耿於懷。看到這個人時,輕則如陌路相逢,視若無睹;重則似仇人相見,分外眼紅。有多少人能不計舊怨前嫌,與仇人把酒結歡呢?
其實,冤冤相報,未必有什麼好處:他損害我在先,我懷恨於心在後,於是便費心費神地盯著他,一心想尋個機會,以牙還牙。
但靜下心來想一想,報複之後又得到了什麼呢?而為一時意氣之爭,圖片刻口舌之快,又會失去多少本該屬於自己的快樂和輕鬆啊!費盡心機去精謀細劃,絞盡腦汁來苦苦算計,最終換來的
僅僅是別人的敵視與更深的怨恨,實在太劃不來了。
倘若是國恨家仇,那就非報不可。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很難碰上這種人,平素與我們結怨的,多半是為利益衝突而起,或是為意氣之爭。為小利而結仇,可能損大利,為一時意氣而結仇,可能惹大禍,都是得不償失的事。在不違反做人原則的前提下,以德報怨不失為一種高明的處世之道:即使他與我們曾有過節,我們也應盡力做到不計前嫌;他大紅大紫、春風滿麵時,我們不妨也去錦上添花;他落魄困窘、山窮水盡時,我們不妨雪中送炭。用我們真摯的熱情,融化冰封的情感,脫去彼此麵容上冷漠的偽裝;用我們的大度與寬容,擦去恩怨的汙濁,讓純潔的靈魂更加透明。
這樣,我們就無須絞盡腦汁、勞心傷神算計別人,也不需繃緊神經,警惕一切動靜,防人算計;我們可以不再擔心自己得勝之時無人喝彩,也不用害怕陷入危難之際孤立無援。這樣處世豈不堂堂正正?這樣做人豈不輕輕鬆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