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針對德意誌的恐怖襲擊
一、“經濟泰鬥”赫爾豪森被殺
早上8點34分,正是上班族忙碌一天的開始,很多人在這個時間正匆忙趕往上班地點。1989年11月30日,依舊是這個時間,依舊是忙碌的身影,德意誌銀行董事長赫爾豪森乘坐一輛配有防彈係統的奔馳500,行駛在法蘭克福市附近的巴特洪堡療養區內,這位振臂一呼就能引起德意誌甚至全世界金融起伏的經濟泰鬥,當天也不例外地匆忙趕往法蘭克福企業中心的辦公室。
突然一聲轟然巨響打破了這個清晨的安靜,赫爾豪森的奔馳轎車在經過一輛自行車時發生了爆炸。這聲巨響穿透了方圓500米的地方,女皇弗裏德裏希中學也能夠清晰地聽到,這時赫爾豪森的女兒正在這所學校上課。
這輛豪華轎車在爆炸的熱浪和火光中急速打轉。當時赫爾豪森的警衛人員和銀行安全機構的4位專家分乘兩輛汽車,一前一後保護著赫爾豪森的汽車。爆炸發生後,他們立即拿出武器和滅火器奔向赫爾豪森的汽車殘骸。
62歲的司機踉蹌著從車中走出,倒在血泊之中。不幸的是,赫爾豪森已經當場身亡,他的身體底下是大片的鮮血和被炸毀的防彈玻璃。一切都來得太突然了,所有人都防不勝防。在被炸毀的車輛附近,細心的警衛員發現一張屬有“紅軍派”名稱的字條。
整個爆炸現場十分精密,這個叫“紅軍派”的組織運用了紅外線進行遙控,在幾米外的灌木叢中用電線一直連到了路兩旁的紅外線裝置上。隻要車輛駛過這輛裝有50公斤炸彈的自行車旁,就會切斷兩旁的紅外線,從而引起爆炸。
赫爾豪森的死訊很快傳出,可以想象這位打個噴嚏都會影響股市的人身亡後會對股市造成多麼劇烈的波動。法蘭克福股票市場最先遭殃,德國的股票紛紛下跌,甚至整個經濟界都遭到超強的震撼。
赫爾豪森旗下有1600多個分行、20萬家公司和600萬客戶,領導著分布在30個國家裏的56000名職工。如此龐大的金融機構在這位德國銀行董事長的帶領下有條不紊地前行。
這個德意誌銀行不單單是一個接受存款和進行貸款的信貸機構,而是德國經濟的軸心,德意誌銀行可以左右很多工業和商業。德意誌銀行的營業總額達到3000億馬克,它的交易所買賣值大約達到280億馬克,資本儲蓄金有140億馬克之多。赫爾豪森領導這個龐然大物的經濟意義遠遠超過這些數字。這樣機構的帶頭人怎能不成為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核心經濟人物?
在這樣一個人物的帶領下,德意誌銀行飛速發展,在全世界都有其密切的關係網。1989年11月27日,赫爾豪森還在倫敦宣布,德意誌銀行將以27億馬克買下英國摩根?格蘭菲爾商業銀行。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德意誌銀行還沒有做過如此重大、如此有戰略價值的投資決斷。一旦摩根?格蘭菲爾銀行成為德意誌銀行的一員,那麼德意誌銀行將在歐洲的金融市場上銳不可當。
就是因為赫爾豪森在金融界舉足輕重的地位為他招致殺身之禍。在事發幾天後,波恩一家西方通訊社收到一封“紅軍派”的信。信中用警告的口吻說他們已經將德意誌銀行董事長赫爾豪森處決,隻要是他們選中的目標就不會讓他逃脫。信中隻是簡單地說明因為赫爾豪森是歐洲最有權勢的經濟要人才將他處死的,而且“紅軍派”在信中說,赫爾豪森提出的解決第三世界外債危機的計劃,隻不過是為了實行長期的統治和掠奪。
由此可見,“紅軍派”一直對赫爾豪森的投資政策不滿。在他們看來,赫爾豪森費盡周折地敦促有關方麵加緊向蘇聯和其他歐洲國家特別是民主德國進行投資都是為了一己私欲。不過也有一些西方分析家認為,赫爾豪森的死,與科爾對德國統一問題提出的“十點綱領”不無關係,因為赫爾豪森是該綱領的忠實擁護者。顯然,赫爾豪森在這時遭到暗殺,恐怕裏麵另有乾坤。
作為該恐怖暗殺事件的凶手--“紅軍派”是活躍於德國境內的一支極左恐怖組織。長期以來,赫爾豪森一直是該組織意欲除之而後快的“眼中釘”,這次終於如願以償。而它的下一個目標,則是另一個“肉中刺”--柏林托管局局長德特勒夫?卡斯滕?羅韋德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