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大勢分析之一——政策(5)(2 / 2)

365點一路向下,最低探至1994年7月的325點。盡管政策救市指數一度反彈,但總體趨勢是向下。至1996年5月貨幣政策轉向開始降息,此時指數僅為630點。股市首次以反向走勢表明與息率的關聯性。第二階段為1996年5月至2004年10月前,上證指數總體為從643點上升至1

320點,這期間保持了近9年的降息周期,一年定期利率從直降至。從1996年5月至2001年6月上證指數總體趨勢向上,在震蕩中從643點最高摸至2

245點,這一走勢再次表明股市與利率的反向性,但是從2001年6月開始,雖然利率仍處於下降周期,但股市卻提前進入深幅調整。第三階段則從2004年10月開始至2008年10月,利率又一次進入升息周期,尤其是2007年央行一年內7次調高利率,這一周期一年期利率從升至,此期間股市出現一輪製度性牛市,指數從998點勁升至6

124點。也許這一升息周期息率的幅度較小,所以股市的上升趨勢更多由股權分置改革的政策因素所致。但是當2007年12月在息率上升進入拐點時,股市卻又提前進入深幅調整,指數從6

124點大幅回落至1

664點。這一調整似乎也與息率關聯性較小,更多地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及股市自身調整的需要。第四階段為2008年10月央行貨幣政策發生改變,由從緊轉向寬鬆,利率也隨之至從升轉降。僅8月份便連續4次進行降息,股市似乎也隨之止跌企穩,並隨著進一步降息出現了一輪上升行情。從曆史考證分析中,可以看到股市整體走勢與利率政策呈現較密切的反向關聯效應。升息意味經濟過熱,意味著消費物價指數上升,也就意味貨幣政策將趨向從緊;反之,降息則意味著貨幣從寬。前者是股市低迷期的孕育,後者是股市強勢期的誕生。可見利率作為經濟學中一個重要的金融變量,與各種金融現象、金融資產有著不可分割的聯係,而且又是國家對經濟的過冷過熱、通貨膨脹與緊縮進行調控的主要工具,因此利率應在大勢分析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