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大勢分析之一——政策(10)(1 / 1)

至4月2日已升至8

075.7點,反彈幅度為。而上證指數繼續延續2008年10月28日的反彈,最高上摸至2

456.8點,升幅達。至此可以看到,處於危機中的兩國股市從2007年10月的最高點回落至今,道指從14

198點到6

470點,上證指數從6

124點到1

664點,絕對跌幅分別為和。[見圖1-2(b)]在這輪暴跌中,道指的加速下跌發生在2008年9月5日至10月10日,以及2008年12月26日至2009年3月6日,跌幅分別為33%和24%,而上證指數的加速下跌,卻發生在2008年1月14日至4月21日及2008年5月5日至9月18日,跌幅分別為43%和49%。前者先緩跌後急跌,後者先急跌後緩跌。從這輪由危機引發的股市暴跌中,上證指數最低點出現在2008年10月28日,道瓊斯指數最低點出現在2009年3月6日。如果說互為指數底部的話,上證指數先於道瓊斯指數四個半月左右見底。值得一提的是,進入2009年首季上證指數以的季漲幅領漲全球,並以日均成交金額1

621.79億,日均換手率111%,股票賬戶總數較2008年底增長305.34萬戶的市況,顯示人氣的恢複和信心的提振。而同期道瓊斯指數下跌,德、法、英國的指數分別下跌、和。這種救市政策與股市關聯效應的異同,值得世人細加研究與思考。

政策與股市關聯性的五大脈絡

在縱覽了中國股市18餘年曆程中政策與股市關聯性的翔實分析,以及在百年未遇的全球金融危機下中西救市政策的差異之後,投資人不難明白政策在大勢分析中的首要地位。因此,在具體的行情演變中,可重點把握五大脈絡,以便在政策引發的波動走勢中,及時地規避風險和捕獲機遇。

第一,政策對股市的必然性。政策是股市的生命線,這是中外股市曆史與現實的重要結論。被視為全球市場經濟最為典型的美國,無論是1987年時期的股災,還是“9·11”恐怖事件中的巨幅震蕩,都是政府的及時幹預、政策的正確引導,方使股市轉危為安。百年未遇的金融危機,更是從反麵印證了失去政府的監管、忽視了政策的引導,必將引發金融海嘯。這是因為股市是市場經濟的最高形式,高收益必然伴隨著高風險。在資本高額回報的誘惑下,市場往往因瘋狂而失去自我調節的功能,因恐懼導致信心崩潰。美國曾在1929年9月到1933年1月,既未在股災前進行政府幹預,又未在股災時進行政策救市,結果因股災造成經濟危機,失業率達25%,出現持續11年之久的經濟衰退,其嚴重性遠遠超過火災、洪災、旱災、震災的損失。這一慘痛教訓在世界股市發展史上成為一麵鏡子。中國股市還處於新興加轉軌時期,更需要政策的引導。18年的曆史軌跡表明,一個健康穩定發展的股市,就在於政策的引導和政府的幹預。可見“政策市”既不是褒義詞,也不是貶義詞,既非情感問題,也非理論問題,而是政府對經濟與金融駕馭能力的體現,是股市發展的必然。對於大勢分析而言,政策便是風向,便是信號,便是新一輪風險與機遇的開始。

第二,政策對股市的滯後性。政策是一種方向性引導,所以它有一個逐步深化的過程,有一個貫徹與落實的過程,因此與股市的關聯也有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一般而言,政策剛推出時,股市會產生一種短期波動,但不會立竿見影地按政策導向運行。然而在政策持續性的強化之下,最終大勢將歸順政策。1996年上證指數曾從512點一路上揚至1

258點,市場人氣高漲,投機之風盛行。政府開始幹預,首先向市場發出《嚴禁證券經營機構從事信用市場》、《嚴禁操縱證券市場行為的通知》,然而市場依然故我。隨之政策引導向縱深發展,《人民日報》發表《正確認識當前股票市場》的社論,同時實施《對股票基金實行漲跌幅限製》的政策措施,市場出現了跌幅達45%的回調,可是僅兩周時間便再次回升,並屢創新高,於是政策再度強化出台上調印花稅和新發行額度從55億擴大至300億,此次大盤走勢急轉直下,並步入長達兩年多的調整。這便是中國股市的金牌效應的典故。中國宋朝時代,皇帝連發十三道金牌,方迫使抗金英雄嶽飛撤離前線,所以市場將政策比喻為金牌。2004年也曾重現十三道金牌的典故。終於至2005年6月在一係列利多政策的引導下,結束了長達4年的熊市。可見政策對股市的質變性效應是滯時的、累積的,短期的波動一般隻是暫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