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上)(3 / 3)

他忽然縱情大笑起來,有如當年揮刀殺敵時的豪爽。

此時,他不再是叱吒風雲的開國雄主,他隻是個孤獨的人罷了。

即便是英雄,也終有衰老的一天。

不久,趙匡胤巡視西京洛陽——那是他幼年曾居住過的地方。

十月,汴京發生了重大的變故——宋太祖趙匡胤去世了。

出生戎馬,體魄強健的趙匡胤,做了十七年的皇帝後,竟出人意料地崩逝了。關於他的死,有太多的傳說,太多的疑問……

聽到消息,李煜驚疑不定:不怒自威,滿身帝王之氣的趙匡胤居然那麼容易就去世了?此前,不預聞他有疾病啊!

嘉敏的心裏卻是十分惆悵:英雄豪傑,你爭我奪,各領一時風騷。到頭來,誰都會老,不過是黃土一抔。而她,明知李煜不是英雄,卻寧願靜靜地守在他身邊。

出乎意料,即位的不是他的長子趙德昭,而是他的弟弟——晉王趙光義,史稱宋太宗。

他的年號是太平興國。

這其中,又有太多太多的勾心鬥角,不足為外人所道。

很快,違命侯府的門匾又換了。這次,換成了“隴西郡公府”。——剛即位的趙光義加封李煜為隴西郡公。

表麵的浮華,不過是為了籠絡人心——曾經身為帝王的李煜,自然明白這個道理。

因此,他漠然視之。

但令他驚訝的是,趙光義居然派了他的舊臣潘慎修,來幫助他整理文稿和奏章。同時,賜宮錢三十萬緡。

李煜有些意外地對嘉敏說:“不知為何,這位新皇帝,似乎很優待我們。”

“重光,我反而不安。”嘉敏隱約有一種不詳的預感,憂心地說,“這位新君,似乎得位不正。”

“宋宮的事,與我們何幹?”李煜不以為然,“其實,趙家天子對我們已經很仁慈了。至少,我沒有像孟昶一樣——”他忽然間頓住了,因為他看見嘉敏瞬間轉白的臉。他們都同時想到了孟昶的遭遇:孟昶到汴京才七天,就不明不白地死去了。而他的妻子,花蕊夫人則入了宋宮,成了趙匡胤的妃子,最後卻被趙光義射死在禦花園。說是誤射,但人們多多少少都能猜出一點端倪。趙光義得不到的,便要毀了她。而趙匡胤為了顧全兄弟之情,居然沒有追究。

嘉敏想起來就覺得心寒。

此刻,她轉過臉去,聲音變得十分僵硬:“你不是孟昶,我也決不做花蕊夫人!”

李煜立刻起身,悚然說道:“不會的!嘉敏,你不要亂想!”

嘉敏淡淡一笑,聲音緩和了很多,卻非常堅定:“重光,我隻願朝朝暮暮伴著你。此外,我別無所求!”

如此至情的一句話,使李煜深深地感動著。他握住嘉敏的手,久久無語。

傍晚,隴西郡公的府邸裏,傳來了淒切的歌聲:

“人生愁恨何能免?銷魂獨我情何限!

故國夢重歸,覺來雙淚垂。

高樓誰與上?長記秋晴望。

往事已成空,還如一夢中。”

唱得是李煜新作的一首《子夜歌》。

這歌聲,和著淚,扣動了隴西郡公府裏每一個人的心。

午後,寫完兩首《望江南》,李煜緩緩地走到了花園裏。

秋天的蕭瑟,使他的心情也更為蕭瑟了。

這時,嘉敏從外麵回來了——今天是望日,照慣例,她要入宮朝見皇後。

“回來了?”李煜忽然發現她的臉色有些異樣,似乎是受了什麼委屈。他立刻緊張地問:“怎麼了?”

嘉敏隻是輕輕地搖頭。

——今日入宮,在宮道上,她邂逅了趙光義。

她連忙行禮,但趙光義卻攔住她問:“夫人,隴西郡公近日可有新作?”

嘉敏謹慎地答道:“郡公近來身體不適,哪裏有精力填詞?”

“夫人不必瞞朕了!”趙光義冷笑一聲,念出:“故國夢重歸,覺來雙淚垂。……往事已成空,還如一夢中。”

嘉敏大驚,退後一步,不安地解釋道:“皇上,這首詞是……”

“夫人不知道郡公的新作,大概是記得舊作吧?”趙光義似笑非笑地盯著她,又念出,“手提金縷鞋,伐襪步香階……”

嘉敏的臉瞬間漲紅了,她因自己的不被尊重而氣惱。但是,她無可奈何。

“朕總算明白李煜為什麼會亡國了!”他縱聲笑道。笑聲裏,洋溢著一種勝利者的驕傲和蔑視。聽在嘉敏的耳裏,卻是十分的刺心。

終於,他揚長而去了。嘉敏怔怔地在原地站了一會兒,勉強壓抑著自己的憤怒和羞慚。然後,她以平靜的臉色離開——她早已學會了忍耐。

在馬車上時,她就考慮好了:這件事,決不和李煜說。他受的委屈,已經夠多了。

所以此刻,麵對李煜的詢問,她隻是搖頭,立刻就轉移了話題:“重光,剛剛你都幹了些什麼?——似乎,你今天沒有喝酒。”

“那不是如你所願嗎?你常常勸我少喝的。”李煜笑著,從袖子裏取出了一張詩箋,“你看看,這是剛寫的《望江南》。”

“閑夢遠,南國正清秋。

千裏江山寒色遠,蘆花深處泊孤舟。

笛在月明樓。

多少淚,斷臉複橫頤。

心事莫將和淚說,鳳笙休向淚時吹;

腸斷更無疑!”

嘉敏低低地唱了起來。唱罷,她情不自禁地說:“重光,江南的秋天是清曠的。可是,汴京的秋天卻是蕭瑟的。”

“而我的心境,比汴京的秋天更加蕭瑟。”李煜有些悵惘地接口。

“誰又不是呢?”嘉敏幽幽地說,“你以後寫詞,要小心一點。我們時刻都在別人的監視下啊!這位皇帝的氣量,可不比先皇。”

“怎麼?”李煜驚訝地問,“皇上不放心我?”

嘉敏茫然地搖頭:“不清楚。但至少,他是不懷好意的。”

李煜惟有歎息:“誰讓我們此刻是寄人籬下呢?”

現在,他漸漸地明白了——沒有自由,沒有尊嚴地苟活,這就是亡國者的命運!

而他,已經無法選擇,無法回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