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廢立漢帝(1 / 3)

人物:董卓、呂布、劉協地點:帝都洛陽

―――――――――――――――――――――――――――

我是董卓。前些日子接到大將軍檄文,大意是要我等誅滅十常侍,帶兵勤王,這是我多少時候的企盼啊。想當初征討黃巾賊失利,差些就被朝廷治罪,幸虧重金賄賂十常侍才得以免罪。十常侍也夠黑的,敲了我整整一大筆,搞得我心裏很是不痛快,今日帶兵進京,我要連本帶利刨回來。

但我還要先找女婿李儒商量一番。我有很多女婿,隻有這個最有智謀,最合乎我的心意,我什麼事情都要和他商量一番後才能決定,因為在他的建議下,我基本沒有做過虧本的事情,隻要一遇到重要事情,我第一個要找的就是這個女婿。

李儒來了,略一思索,說道:“今雖奉詔,中間多有暗味。何不差人上表,名正言順,大事可圖。”

李儒就是李儒,考慮事情很是周到,這也是我第一個找他商量的原因,不愧為我的智囊啊。

上表後不久,大將軍何進就派人來迎接了,我就屯兵澠池,暫且靜觀其變。

宮變很快就傳來了,何進被十常侍騙進皇宮被殺,袁紹袁術兄弟帶兵殺盡宦官,張讓、段珪劫持少帝和陳留王連夜逃到北邙山。這是我護駕奪權的大好時機啊,就清點兵馬往北邙山而來。

終於見到了幾百人的車駕,天子應該會在裏麵吧。

卻見袁紹驟馬而出喝問:“何人?”

隻有這麼幾個人,還敢和我囂張?我甩都不甩他,厲聲問道:“天子何在?”

看著對麵發抖的人群,我很是得意,這些都是當今朝堂上最有權勢的人,在我麵前隻有發抖的份兒,也隻有我才配讓他們如此恐懼。

可是有一個人卻沒有恐懼,那是一個小孩。他勒馬向前問道:“來者何人?”

心中帶著幾分驚奇,我回道:“西涼刺史董卓也。”

“汝來保駕耶,汝來劫駕耶?”

“特來保駕。”

“既來保駕,天子在此,何不下馬?”

我大驚,這可是犯了大不敬之罪啊,剛才的得意勁兒消失了,慌忙下馬,跪倒在路的左邊。

那小孩又說了“不知不罪”、“勞苦功高”之類的一些話,小小孩童不見慌亂安撫我心,卻也是難能可貴的了。

車駕過後,找人來問剛才那人是誰?答曰:陳留王。

陳留王,我記住你了。

少帝懦弱,容易給人挾持天子的話柄,不如換個聰明點的。如今漢室微弱,換誰作皇帝都難以診治根深的痼疾,聰明點的皇帝一點就透,史筆上不會留下我威逼天子的劣跡,懦弱的人見著都討厭,更別說奉其為君主。劉辯,下台吧;劉協,看你的了。

我將這種想法告訴了李儒:“吾欲廢帝立陳留王,何如?”

“今朝廷無主,不就此時行事,遲則有變矣。來日於溫明園中,召集百官,諭以廢立;有不從者斬之,則威權之行,正在今日。”

李儒的建議堅定了我心,我要借此確立自己的威信。第二日大宴公卿,沒有人敢不來,這是我應該得意的地方。在他們都到了之後,我帶劍入席了,酒過數巡,我表明了自己的立場:“天子為萬民之主,無威儀不可以奉宗廟社稷。今上懦弱,不若陳留王聰明好學,可承大位。吾欲廢帝,立陳留王,諸大臣以為何如?”

沒有人回答。

在我第二次催問之後,一人推案而出:“不可!不可!汝是何人,敢發大語?天子乃先帝嫡子,初無過失,何得妄議廢立!汝欲為***耶?”

荊州刺史丁原這個老匹夫,竟敢當眾違拗我意,怒火之下拔出佩劍要將他劈為兩半。

“今日飲宴之處,不可談國政;來日向都堂公論未遲。”

李儒竟然替丁原說好話?我有些詫異地望向他,卻見他向我朝丁原身後使了一個眼色。順著眼色,我見到了一個人,生得器宇軒昂,威風凜凜,手執方天畫戟,怒目而視,透露出的殺氣讓我後背流汗。幸虧李儒機靈,萬幸,萬幸。

丁原離開後,我問百官:“吾所言,合公道否?”

“明公差矣。昔太甲不明,伊尹放之於桐宮;昌邑王登位方二十七日,造惡三千餘條,故霍光告太廟而廢之。今上雖幼,聰明仁智,並無分毫過失。公乃外郡刺史,素未參與國政,又無伊、霍之大才,何可強主廢立之事?聖人雲:‘有伊尹之誌則可,無伊尹之誌則篡也。’”

盧植真的很不給麵子,說話比丁原還要過份,不殺此人,難泄我心頭之恨。拔起佩劍就朝他砍去。

“盧尚書海內人望,今先害之,恐天下震怖。”

侍中蔡邕、議郎彭伯等名流的麵子還是要賣的。就收回了砍向盧植的佩劍。

“廢立之事,不可酒後相商,另日再議。”

司徒王允打了圓場,酒宴就此散了。

我在園門的時候,見到了剛才站著丁原身後的人躍馬持戟,在園門外往來馳騁,看來是找我生事的。李儒說這是丁原義子,名喚呂布,應當避開。李儒的話我向來相信,不過避開之後,心裏窩了一肚子氣。

第二日丁原搦戰,我又敗在了呂布手下,心中更加鬱悶,但也對呂布欣賞起來:“吾觀呂布非常人也。吾若得此人,何慮天下哉!”

“主公勿憂。某與呂布同鄉,知其勇而無謀,見利忘義。某憑三寸不爛之舌,說呂布拱手來降,可乎?”

虎賁中郎將李肅的話讓我一陣驚喜,問道:“汝何以說之?”

“某聞主公有名馬一匹,號曰‘赤兔’,日行千裏。須得此馬,再用金珠,以利結其心。某更進說詞,呂布必反丁原,來投主公矣。”

赤兔?那可是我的寶貝,要輕易送人嗎?我向李儒投去詢問的目光。

“主公欲取天下,何惜一馬!”

有道理。我就吩咐李肅帶著黃金一千兩,明珠數十顆,玉帶一條,牽著赤兔馬去了。

李肅果然不負我望,第二日就帶回了呂布,呂布更是沒有讓我失望,帶回了丁原這個老匹夫的人頭。更有收得呂布為義子的事件,哼哼,從此以後,誰還敢違逆我意。

在李儒的建議下,我又聚集了公卿,所不同的是,這次呂布帶著千餘甲士侍衛左右。我又故話重提,還有沒有人應對。一陣沉默之後,忽然袁紹跳出來了,竟然指責我謀反,簡直大逆不道。怒火下拔出佩劍要砍下這賊子的頭顱,卻被李儒製止了。他說:“事未可定,不可妄殺。”

袁紹離去之後,我怕他人以其為榜樣,恐嚇道:“敢有阻大議者,軍法從事!”

從他們害怕的樣子看來,這招真的有效,我以往的不快一掃而空。

九月,嘉德殿,大會群臣。

我拔劍在手,向著大家說道:“天子暗弱,不足以君天下。今有策文一道,宜為宣讀。”

“孝靈皇帝,早棄臣民;皇帝承嗣,海內側望。而帝天資輕佻,威儀不恪,居喪慢惰:否德既彰,有忝大位。皇太後教無母儀,統政荒亂。永樂太後暴崩,眾論惑焉。三綱之道,天地之紀,毋乃有闕?陳留王協,聖德偉懋,規矩肅然;居喪哀戚,言不以邪;休聲美譽,天下所聞,宜承洪業,為萬世統。茲廢皇帝為弘農王,皇太後還政,請奉陳留王為皇帝,應天順人,以慰生靈之望。”

李儒讀完策文之後,在我的示意下,左右從皇座上拉下懦弱的少帝,不對,應該為弘農王,解下璽綬,使其跪地稱臣。又令人除去了太後的朝服。這娘兒倆真的沒有儀態,竟然當朝痛哭。廢他們是廢對了,假如以後一直麵對他們,讓我如何受得了?

階下有人不服,竟然揮動象簡打我,這還了得,急喚左右拿下,原來是丁管,管他是尚書還是其他的,拉下去,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