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討董檄文(1 / 3)

人物:曹操、袁紹地點:虎牢關前

―――――――――――――――――――――――――――

我是曹操。陳宮的離去並不能改變我的任何計劃,在微帶遺憾地發出幾聲感歎後,離開客棧星夜策馬至陳留。尋見父親後,訴說前情,並告知之後的打算:欲散家資,招募義兵,以成大事。我要成就一番事業,必須得到身為家族長的父親的支持,這就是我來尋父親的原因。

父親對我自來就是偏愛的。在我年幼的時候,喜歡打獵,喜歡歌舞,叔父見我遊蕩無度,就在父親麵前詆毀我。叔父是個老頑固,不懂得權謀,不懂得機變,老實巴交地做人,能有什麼前途?平日裏我就有些瞧不起他,沒想到現在既然老在父親麵前打小報告,假如父親真的相信了他的話,對我改變教育方式,卻是件阻礙我前行的大事啊。於是想了個法子,一次見叔父近前,就忽然躺在地上,手腳抽搐,口吐白沫,作中風之狀。果然嚇得他一時驚慌過度,一陣手腳無措後,趕緊跑去告訴父親。父親過來發現活蹦亂跳的我後,驚問道:“叔言汝中風,今已愈乎?”我表演那麼久,等的就是這麼一句話,於是答道:“兒自來無此病;因失愛於叔父,故見罔耳。”事實麵前,叔父有口難辯,從此任憑叔父如何訴告我的頑劣,父親一概不聽。相反,對我是言聽計從,特別是我二十歲那年,因為祖父中常侍曹騰的關係,被推舉為孝廉後,得到了洛陽北部尉這麼個職位後,在縣衙設置五色棒,不避豪貴,但有犯禁者皆問罪責罰的做法得到眾人的肯定,父親對此相當滿意,之後但得我有何建議,都會在父親那裏得到無條件的支持。這也是我信心滿滿,匆忙來找父親的原因。

父親果然同意了我的做法。稍一沉吟之後,父親說:“資少恐不成事。此間有孝廉衛弘,疏財仗義,其家巨富;若得相助,事可圖矣。”

在這個紛擾的亂世,錢財反而是招來罪責的緣由,肥肥的一隻白羊,正好供矯健的虎狼一頓飽餐。這個道理我懂,衛弘也不會不懂,所以當我在宴請他的酒席上說道:“今漢室無主,董卓專權,欺君害民,天下切齒。操欲力扶社稷,恨力不足。公乃忠義之士,敢求相助!”後,立即得到衛弘的讚助。他是個聰明人,知道假如自己不同意,後果可能就是自己被殺,家照樣被抄,而我有曹騰的關係,自然不會有太大的麻煩的。

“吾有是心久矣,恨未遇英雄耳。既孟德有大誌,願將家資相助。”

聰明人,孺子可教也。

在收點衛弘的資產後,先發矯詔,馳報各道,然後招集義兵,豎起招兵白旗一麵,上書“忠義”二字。不數日間,應募之士,如雨駢集。陽平衛國樂進,山陽巨鹿李典等都來投效帳下。宗族夏侯惇、夏侯淵兄弟各帶千餘人投效,這裏插一句,我父親曹嵩原是夏侯氏之子,後來過繼到曹家,因此夏侯兄弟也算得上我的宗族。曹氏兄弟曹仁、曹洪也引兵來助,聲勢大振,於是一麵在村中調練兵馬,一麵派人打聽各方諸侯的反應。

沒多久,袁紹來了,他帶著三萬兵馬從渤海來到陳留。這是我發矯詔本身的期盼,以袁家四世三公的名族威望,號令天下諸侯,響應者必定眾多。與本初商量後,便作了檄文:操等謹以大義布告天下:董卓欺天罔地,滅國弑君;穢亂宮禁,殘害生靈;狼戾不仁,罪惡充積!今奉天子密詔,大集義兵,誓欲掃清華夏,剿戮群凶。望興義師,共泄公憤;扶持王室,拯救黎民。檄文到日,可速奉行!

我的矯詔加上袁家的威望,響應者果然眾多:第一鎮,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第二鎮,冀州刺史韓馥。第三鎮,豫州刺史孔伷。第四鎮,兗州刺史劉岱。第五鎮,河內郡太守王匡。第六鎮,陳留太守張邈。第七鎮,東郡太守喬瑁。第八鎮,山陽太守袁遺。第九鎮,濟北相鮑信。第十鎮,北海太守孔融。第十一鎮,廣陵太守張超。第十二鎮,徐州刺史陶謙。第十三鎮,西涼太守馬騰。第十四鎮,北平太守公孫瓚。第十五鎮,上黨太守張楊。第十六鎮,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第十七鎮,祁鄉侯渤海太守袁紹。諸路軍馬,多少不等,有三萬者,有一二萬者,各領文官武將,投洛陽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