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眾人到齊之後,我宰牛殺馬,大會諸侯,商議進兵之策。河內太守王匡提議:“今奉大義,必立盟主;眾聽約束,然後進兵。”我立刻說道:“袁本初四世三公,門多故吏,漢朝名相之裔,可為盟主。”袁紹假意再三推辭,在眾人再三意見下,終於接受了這個職位。不過他的假意表示得很明顯,如果是我肯定會不動聲色地進行著。
次日築台三層,遍列五方旗幟,上建白旄黃鉞,兵符將印,請紹登壇。袁紹整衣佩劍,慨然而上,惺惺作態,一副小人得誌模樣,讓人有些看不下去。終於到了台上,袁紹焚香再拜,朗誦盟詞:“漢室不幸,皇綱失統。賊臣董卓,乘釁縱害,禍加至尊,虐流百姓。紹等懼社稷淪喪,糾合義兵,並赴國難。凡我同盟,齊心戮力,以致臣節,必無二誌。有渝此盟,俾墜其命,無克遺育。皇天後土,祖宗明靈,實皆鑒之!”那些碌碌小人,竟然會因為這樣的盟詞而痛哭流涕,我倒看出他們真心誠意為少,討好袁氏的成分居多。
歃血畢,袁紹升帳,眾人依爵位年齡分類坐定。酒過數巡,我起身把盞言道:“今日既立盟主,各聽調遣,同扶國家,勿以強弱計較。”隻有同心協力,才能救漢室江山於既危,為避免盟軍內部出現爭功、內訌等情形,故我先發此言。
希望我此舉能有所作為。天子啊,盟軍已成,我等必能擊破董卓,還漢室一個朗朗乾坤……
―――――――――――――――――――――――――――
我是袁紹。自從溫明殿持劍對抗董卓後,不敢久留京師,策馬兼程趕往冀州,因為害怕董卓的追殺,路上不敢稍作停留,可是在不經意間在路人處得知自己被授予了渤海太守的職位,這多少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細一思量,也在情理之中:想我袁氏四世三公、門多故吏,以我長房長孫的地位,袁氏榮辱皆決於我,一榮俱榮,一辱俱辱。董卓雖有西涼鐵騎,雖有虎狼野心,但要掌控天下,終須倚重我袁氏名門威望。但董卓也打錯了算盤,想我袁氏東漢望族,如何肯屈從外鎮諸侯?可目下實力尚有不濟,權且接受此職位,匡正天下的資本吧。漢天子能被輕易撤換,小小孩童能懂何事?至於之後帝位歸屬,還需仔細斟酌。
抵達渤海後,招兵買馬,整頓軍備,以待他時。於是我給王允寫了封信:卓賊欺天廢主,人不忍言;而公恣其跋扈,如不聽聞,豈報國效忠之臣哉?紹今集兵練卒,欲掃清王室,未敢輕動。公若有心,當乘間圖之。如有驅使,即當奉命。王允這隻老狐狸貴為司徒,卻從未有過什麼實績,目下董卓弄權,內心最恐慌的應該就是他了,先寫這封信讓他先有動作,之後我好從中取利。
可是我沒有等來王允的行動,卻聽得曹操行刺董卓失敗後,隻身逃往陳留招兵買馬,對抗董卓。曹操這個矮個子就是鬼點子多,年少時我們還曾共同幹過搶人家新娘子的事情,可每次總是他占的贏麵多,為此內心常常有些不甘。可是後來無論職位或者實權,我總在他之上,這讓我心裏很是平衡。隻是不知道這次又是作何考慮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