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回 月亮崖芳兒說月亮 二娃子遇險蛤蟆石 (2)(1 / 1)

漁船順流而下,不一會,前邊一麵屏風似的絕壁擋住了去路,幺河至此向北拐了一個曲尺樣的陡彎。一股銀白色的瀑布從絕壁半腰圓形的山洞裏傾瀉而下,陣陣水霧在空氣中彌漫,沁人心脾。

哦,月亮崖到了。

老爺爺讓芳兒把船駛到絕壁下方的一個石叢背後停下,再三囑咐一番後下船而去。

“呀,這就是月亮崖,月亮呢?” 裴濤滿懷好奇,一顆頭滴溜亂轉,在那堵高約百十多丈的絕壁上到處搜尋著傳說中的月亮。

“嗯,看到了那個瀑布沒有?”

芳兒抿嘴一笑,從船後走了過來,手指著瀑布對裴濤說道。

這誰看不見啊!絕壁半腰,一股水桶般粗細大小的銀色瀑布呼嘯而下,老遠便聽得見那雷鳴般的吼聲。

但這和月亮有什麼關係哦?

“看看那瀑布的出口,是不是很圓的?”

還別說,那瀑布出口處真的好圓!

“那就是原來月亮住的地方。”芳兒指著它說。

“啊喲,那月亮呢?”二娃子搶著問。

沉默半晌,芳兒娓娓道出了一個傳說中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這絕壁上鑲嵌著一顆晶瑩的寶石,一到夜晚便發出銀白色的光芒,把這百裏幺河上上下下照耀的明明亮亮的。幺河人晚上從來不像現在這樣還要用鬆明子、桐油燈照明。每逢節日之夜,人們都要聚集在這絕壁下的沙灘上跳舞唱歌,就是平常的夜晚,姑娘、媳婦們也愛在幺河邊的沙灘上做針線活。

天上的月亮還有陰、晴、圓、缺,而崖上的寶石無論風、霜、雨、雪都會放出光來。因此,人們親切的把這顆寶石稱為“月亮”,把這堵絕壁稱為“月亮崖”。

月亮崖對麵的山坡上有座茶神廟,茶神廟裏住著一個善良的道人,姓習,名柳。

每天早晨五更開靜,灑掃庭院、殿堂、齋沐漱盥,整肅衣冠之後,習道人便上殿諷誦早壇功課經;每天晚齋用畢,習道人便敲響晚壇的鼓聲,整肅衣冠,登壇做晚課。

一年四季,每日如此,習道人從不懈怠。

閑暇的時間,習道人除了幫助鄉民們采茶、種田外,就是坐在月亮崖對岸的山坡上癡癡的望著崖上的那輪“明月”,時間長了,鄉民們便笑稱這是“犀牛(習柳)望月”,習道人笑笑,也不爭辯。

一日,茶神廟裏來了兩位道人,長髯飄飄,仙風道骨。道人自稱是烈洲城西南郊鳳冠山朝陽觀監修,因觀內三清殿整修,聞聽說幺河木料價廉物美,奉觀主之命特來采買:

“因所費尚些時日,故前來打擾幾天,望道長慈悲。”

見是大觀來人,習道人不敢怠慢,急忙拱手一禮,收拾好一處幹淨的丹房請道友住了。

二個道人卻也規矩,平日裏早、晚壇功課從不懈怠,功課完畢後便去月亮崖周圍山頭轉悠,有人問起便以林木采買為由。

習道人以為道友勤於公事,對其自是越發的敬重。如是,光陰迅速,一晃已經是一月有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