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廿三節 喜事連著來(1 / 2)

古人雲:禍不單行,福無雙至。

可到了顏沐風這裏卻成了喜事連連,先說林翼率領的艦隊與鄭芝龍的一場遭遇戰,最終林翼占了一個便宜,但因為林翼的職責是保護運輸船隊,戰後卻沒有追趕落荒而逃的鄭家軍,如果說因為追殺鄭家軍而輜重船隊,那麼林翼縱然有再大的功勞也是徒勞。

而鄭芝龍也被猛烈的炮火嚇住了,連忙指揮船隊撤退,相較於伏波軍,鄭芝龍的船隊多為漁船,快船,雖火力上比不上伏波軍,但逃跑速度卻很快。

消息傳到平野,引起一片嘩然,畢竟鄭芝龍海上實力之強總所周知,如今打敗了鄭芝龍,倒也算得上揚眉吐氣了。可當林翼在軍事會議上說出全過程的時候,大家的心裏想法就不一樣了,這仗打得太簡單了,一時間派兵滅了鄭芝龍的呼聲甚囂塵上。

但顏沐風的腦袋倒還清楚,因為他隱約記得鄭芝龍和荷蘭人打過一戰,荷屬東印度公司集中了整個東南亞的海軍精銳,並聯合漢奸劉香,以及西班牙等諸多勢力,結果還是被打敗了。

思來想去,顏沐風都覺得這場勝利來得有些莫名奇妙,伏波軍的炮擊戰術無非是自己耳提麵命的戰列線戰術,和荷蘭海軍的戰術相差無幾,怎麼就贏了呢?直覺告訴他鄭芝龍並不是那麼好對付的,不管從哪方麵講,現在都不是最佳的開戰時機。

“諸位,叛徒鄭芝龍雖被打敗,但我們並不能再乘勝追擊,須知兔子被逼急了還要咬人呢,就算我們能打得贏,我想也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須得想想,鄭芝龍手下可以五萬多人馬,別忘了我們還有個惡鄰荷蘭鬼子,到時候我們拿什麼去製衡他們。”

“賢侄這麼一說我倒也想起來了,當時鄭芝龍的船隊三麵包圍態勢,數千艘戰艦向我們衝來,如今想想,不知道當時是怎麼過來的,若是被鄭芝龍貼近跳幫,那我們這點人馬還不夠他塞牙縫的,記得當時水兵們一個個腿肚子打轉,若不是林翼臨陣鼓舞士氣,我想這仗恐怕十有八九會輸。”楊經發出感歎。

楊經雖說得風輕雲淡,在場的人沒有幾個不曾經曆過海戰的,跳幫的殘酷大家都知道,前進一步是敵人,退後則是一望無垠的大海,每次戰鬥都是豁出命去打。

不管怎麼樣,大家都不怵鄭芝龍了,至於打不打鄭芝龍,那是另外一回事,大家的眼球很快又被荷蘭人吸引住了。

再說一直在平野與梁思明探討亞歐文學的彼得也得到了東印度公司的最終回函,談判曆經一個多月,最終塵埃落定。

東印度經過討價還價,最終付出了八十萬白銀的戰爭賠償與顏沐風簽署了一份條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