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簡單,除了現有的五家之外,隻要具備一定實力,有這個願望,就可以具體商討相關事宜了。”王羽揮揮手,回答得相當痛快:“說是具體事宜,其實就是選定個方向或是區域,隻要能將既定的目的打下來,就可成為一方諸侯。”
“這麼簡單?”蒯越愣住了。
“還能有多複雜?法令上開篇言明,參與者得利,不就是這個道理嗎?”王羽悠然反問:“當然,所有諸侯都必須尊奉大漢天子為主,打下來的疆域,無論冠以何名,也必須遵行漢製,所謂漢製就是……”
王羽的語調驟然調高:“統一文字,統一語言,統一度量衡,統一曆史文化!隻要能遵守這樣的準則,又能完成既定目標,就是為我大漢帝國開疆拓土的功臣,何言羈絆,何須羈絆?”
包括荀彧在內,所有人都是先是一驚,繼而露出了若有所思的神情。將眾人神態看在眼中,王羽似笑非笑的說道:“各位可能在想,諸侯在外作戰,中原安享太平,若是某個諸侯起了不臣之心,中原怕是就要易主了。”
“其實這種想法沒錯。對此,本將也沒有可保得江山永固的完全之策,隻能說,有本將在一天,就有充分的把握麵對各種挑戰,本將若是做了古……嗬嗬,其他不提,就算真有太阿倒持之事,肉也是爛在鍋裏,這中原還是咱們漢家子孫做主,有什麼可擔心的呢?”
一片寂靜。
偌大的殿堂內,連呼吸的聲音都變得清晰可聞。
所有人都被王羽的論調給嚇到了。
青州的幕僚們還好,他們沒少從自家主公那裏聽到各種奇思妙想,奇談怪論,連誓不稱帝這種話都能說出來的人,還有什麼不敢說,不能說的?
各世家的代表們是真的懵了。
習慣了權謀,習慣了以相對陰暗的心理揣測別人,他們一時間還真適應不了這種徹底大公無私的論調。
那可是九五之尊啊,可以留給子孫萬代的萬裏江山!就這麼一句肉爛在鍋裏,就可以解釋得通嗎?
這,這簡直是……
看著荀彧、蒯越因驚駭過度,變得有些扭曲的臉,諸葛亮突然很想大笑。
有機會還不當皇帝,看起來很傻是吧?這個問題自己也問過,主公的回答則是所謂:皇朝的瓶頸。沒錯,他說皇朝有很多局限姓,會影響他開疆拓土的雄心壯誌,而且也不可能江山永固,頂多就是坐上四百年江山,也許四百年都到不了,終止於三百年也說不定。
這些原因當中,諸葛亮隻認同第一點。
但凡是皇朝,都會以確保安全為第一前提,所以遠征是不被允許的,就算是當年的武帝和衛青、霍去病那種關係,後者功勞大了之後,該敲打一樣敲打,該奪兵權一樣毫不留情。
至於皇朝壽命的極限是三百年還是四百年,諸葛亮真的不知道該如何評價,除了短命的秦朝之外,漢朝是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帝國。雖然現在已經名存實亡,國運終止於四百年,但誰知道今後會如何呢?
可是,主公說這話時的神情,卻是相當之有信心。從他以往做出的語言來看,說不定真的是有什麼來由呢?
諸葛亮為此煩惱了很久,偏偏還找不到什麼人商量,文和先生那懶人根本不願意費這心思,老師偏偏又不在這裏。
現在,終於有人陪他一起煩惱了,諸葛亮焉能不笑?
王羽表麵上沒什麼表示,但心裏卻是感慨萬分:大一統,聽起來很美麗的詞,其實卻是扼殺華夏擴張動力的枷鎖,偏偏卻有人對其趨之若鶩。
證據多得是。
除了漢朝之外,之後的曆朝曆代中,還有那個皇朝的壽命超過三百年呢?
沒有。
除了漢朝之外,還有哪個朝代執行擴張政策的時間,超過一任皇帝在位呢?
當然沒有。
若是有,唐朝不會放棄西域走廊。
若是有,鄭和的船隊在大航海時代之初,就能霸占住印度洋,以寶船隊的規模,無敵艦隊的名頭怕是都要換人了。
究其根本,不是什麼儒家思想或是華夏民族的姓格造成的局限姓,問題就是出在大一統的皇朝本身!
因為是皇朝,所以一切都是皇帝的。當官的不用愛民,不需要清廉,因為清廉了虧的是自己,皇帝富有四海,會差這點利益嗎?皇帝擁民億萬,差幾千幾百個少些關愛的又有何妨?
至於開疆拓土……
除非有野心挑戰皇座,否則誰去遭那份吃力不討好的罪啊?沒看嶽飛怎麼死的嗎?養賊自重才是王道。
既然兩世為人,有了這些見識,王羽當然不會重蹈覆轍。
穿越三國當皇帝簡單,穿越漢末改變曆史進程,打造一個真正雄霸四海的帝國才是真的厲害。
也許自己想的不夠周全,有哪裏疏漏了,可至少有一點不會錯,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帝國會一直向外擴張,再擴張。即便自己不在了,再次陷入春秋時代的紛爭,那華夏的疆域也會比從前大上很多……
為此,王羽願意賭上這一鋪!
“若是沒有意見,各位不妨就此回轉複命,治天下如烹小鮮,總是要準備充分,精工細作才是。”
商討會成了獨角戲,王羽頗有些意興闌珊,揮揮手,示意散會,起身走了兩步,突然轉身對荀彧說道:“文若先生,請你帶個話給曹將軍,告訴他,他若有意國相之位,不妨早來見我。”
“嗯……在下遵命。”荀彧愣了一下,這才躬身應命,再抬頭時,卻發現王羽已經走得遠了。(未完待續。)
如果您覺得《三國第一強兵》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1/11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