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康墳山(1 / 1)

在金州地區,人們稱逆子叫“康王的兒子”。這裏有一段傳說。

早年金州康墳山下有一處大戶人家,當家的叫康五。因他們的先祖成邊有功,被封為邊關王,當地人便稱康五叫康王。

康家世蔭皇恩,深宅闊院,使奴喚婢,很是氣派。美中不足的是康王年過半百,膝下卻無一個兒女,整日裏悶悶不樂。

有一天,康王閑著沒事,便到山下林中散步,見一塊大青石又平又光滑,便臥在上麵曬太陽。忽然迷迷糊糊的覺得有一隻野獾狠狠地在他腿上咬了一口,驚得他一骨碌從石板上爬起來,原來是一場夢。他摸摸腿,還真有點痛。

轉過年,康王老伴給他生了個兒子。康王把兒子視為掌上明珠,恨不得把天上的星星勾給兒子玩。沒出幾年,就把兒子嬌慣得打爹罵娘,沒等成年,吃喝嫖賭都沾上了。康王說東,他偏往西,讓他攆狗,他去趕雞。再說,康王已經到了古稀之年,無力管束兒子,隻得任他去了。

這年,康王得了重病,眼看不久人世了。便求人在後山腳下采得一塊風水寶地,留作墓穴。據說,葬在這塊寶地上,能助著子孫後代做大官享清福。

但康王深知兒子不孝,總是背其道而行,臨咽氣時,他叫過兒子,叮囑他把自己葬在後山頂上,他想,不聽話的兒子肯定會像平常那樣,把自己葬在山下那塊風水寶地上,那就好了。

他還告訴兒子:在裝殮時,不要給自己穿任何衣裳。說完就咽了氣。哪曾想,當康王挺屍堂前時,他的兒子卻動了惻隱之心,覺得一輩子沒聽老父一句話,如今老父已經離開塵世,就聽他一回吧。隻是康王要求一絲不掛,他卻覺得臉上無光。裝殮時給康王穿了一條褲衩。停靈七天之後,便號令下屬將康王的靈柩抬到山頂。

他們鑿石開穴,又從山下運土積成一個大墳塚。從此,這座山便被稱作康墳山。

至今,康墳山的山巔,墳塚的輪廓還清晰可見。傳說,在康王死後第七天圓墳的時候,發現康王的上身已變成了龍體,頂破棺蓋,欲騰雲上天。可是下半身因穿著褲衩,沒有變化,仍是人形。

家人懊悔不已,隻得重新落葬。康王的兒子卻始終也沒有悔悟,仍然揮金如土,沒幾年便傾家蕩產,淪為乞丐。

有一次,康王兒子去金州城乞討,回來的路上下起了大雪,他又冷又餓,龜縮在一條山溝裏,被大雪埋在下麵。雪化之後,當人們找到他的屍體時,卻原來是一條五尺多長的野獾。

附記:

康墳山座落在金州東部的青運河下遊西側。前迎東海,後連群峰,十分雄偉壯觀。康墳山峰頂渾圓,東側聳立一塊天然石柱,遠望酷似墳塚和墓碑。據實地考察,康墳山頂的圓形土堆方圓15米,其土質與臨近的幾個山頭的土質週異,雜有白灰塊及貝殼等物。根據《遼東誌》記載,明代金州衛共修有五條烽火聯絡線。望海堝中心台轄十八處烽火墩台。康墳山上的所謂墳塚,當是明代烽火台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