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1章 各人的煩惱(1 / 2)

等了兩天,荀攸終於來了,劉辯還親自出城相迎。

本來荀攸還奇怪著,劉辯怎麼這麼急著召見自己。

他就地提拔了兩個比較能幹的小吏,但是由於時間太急,沒能夠去考察一下這兩個小吏的人品私德如何。

那兩個小吏還沒來得及感恩戴德,荀攸就挑了匹好馬,匆匆地趕來安定城了。

看見劉辯親自在城外等候,荀攸一時間略微有些感動。他雖然被劉辯封為三公。

但是他也知道,劉辯現在最依仗,最寵信的是荀彧,這個比自己小幾歲,卻是自己叔父的家夥。

但是他也沒得說了,同是荀家人,而且荀攸確實很佩服荀彧的才智。

好久都沒有這樣的待遇了啊!荀攸心中無盡地感慨道。

接了荀攸,劉辯換上了馬車,與他一起同坐回到府衙。

在馬車上,劉辯就大概把事情的原委說與荀攸聽,然後也把自己的猜測說了出來,對這件事情進行了一番研究。

荀攸聽完了劉辯的話,才恍然,原來是荀彧和程立都不在,小皇帝才慌慌忙忙來找自己。

荀攸先是有些失望,不過轉念一想,這麼多人之中,自己也隻是排在荀彧和程立之後而已。

而且趁著這個機會,提出一個好的計策,完滿地解決這一次的匈奴危機。那麼自己在劉辯心中的地位就可以大大的提升了,就算日後劉辯帳下聚集了更多的能人誌士,也不怕自己沒位置站。

荀攸是個有遠見的人,當初沒有一開始跟隨劉辯就推薦荀彧,就是他為了讓自己先在劉辯帳下站穩了腳跟。可以說是一點點的私心。

但哪有人不為己的呢?而且荀攸確實也是有功於劉辯。

不過事實上,也是荀攸小看了自己。劉辯一直都把他當做是能吏,所以攻打安定的時候才沒有帶上,而是讓他穩定好長安這個重要戰略點。

荀攸思量了一番,長長地籲了一氣,道:“微臣在長安也曾聽聞過匈奴人的事情。沒想到他們居然跟煩擾皇上,真是該死!”

“行了,客套的話,就別說了。”劉辯微微一歎,止住他。

“呃…”荀攸本來還準備了些說辭,打算滔滔不絕,但是現在劉辯這麼一堵,他頓時就住嘴了。

劉辯再次歎氣,道:“朕想你剛剛趕來,必然十分疲勞,所以現在也不逼你。如果你現在已經有了對策,那回去之後,就好好地再想一下,完善計策;如果還沒有,那你就給朕趕快想!現在每過一時一刻,都有無數的無辜百姓喪命於匈奴人之手,所以公達你要緊張起來,盡快想出辦法。若實在是想不出,朕隻能是以步兵出戰,和匈奴騎兵一較高下了。”

劉辯說完之後,也不等荀彧回答,就深深地吸了一口氣,依靠在椅背上,閉起雙眼來。

荀攸有些驚訝,不是對說話的內容驚訝。而是對劉辯的處事方式。

這個小皇帝,似乎變得沒那麼急躁了,似乎跟之前有些不同。

荀攸在劉辯發兵西涼之前,還幾乎天天見著他,現在卻是變了,劉辯變得沉穩了些。難道打了一場仗,就有如此神奇的效果嗎?

可是他以前也跟過呂布去打仗啊。真是讓人想不明白。

荀攸也不去想了,自嘲般地笑了笑,搖搖頭,就此作罷。

不過,劉辯這個皇帝,還真是當得越來越有樣子了!

唔!荀攸捋著須,不住地點頭。

還好劉辯在閉目養神,不然看見了荀攸又是搖頭又是點頭的,都要以為自己是不是把這個肱骨之臣給逼瘋了。

……

天水城,

九月份得天氣有些炎熱,賈詡卻毫不在意,他關緊門窗,一個人悶在房中,兀自犯愁。

賈詡愁容滿麵,坐在那裏唉聲歎氣。

下人們不敢隨便去打擾他。但是有一個人卻不同了。

他正是陳讓,賈詡的徒兒,年紀輕輕,風度蹁躚。雖然遇事有些膽小,但卻也頗為聰穎。

他看見自己師傅賈詡一整天都沒有邁出過房門,放在外麵的食物也沒有取進去吃。

陳讓非常擔心,便去廚房取了熱騰騰的飯食,又泡了一壺熱茶,艱難的托著,走到房間前麵。

咚咚咚!

陳讓沒有空閑的手,隻能用腳踢了踢門。

裏邊的賈詡聽到了這麼粗暴的聲音,不禁皺起了眉頭,他吼道:“說了,不要來煩我,送飯的就把飯菜放在門口。”

陳讓不再踢門,回應道:“師傅,是我,讓兒。”

屋內忽然沒了聲響,陳讓試著貼在門上,凝神細聽,隻見裏邊有一陣輕微的歎息聲。不認真去聽也聽不到。

陳讓也不再出聲,隻是耐心地那裏等候著。

賈詡見門窗上,人影一直沒有動,又是微微一歎,道:“讓兒,進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