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楊家將的分散資料(1 / 2)

雖然小說楊家將深入民心,但楊家將真正見於《宋史》的,隻有楊業,楊延昭和楊文廣三人。楊文廣是楊延昭之子,楊業最後也不是撞死在李陵碑,而是戰敗被俘後寧死不降被殺。至於小說中的其他兄弟都是虛構人物。曾有人提出楊忠保是女兒之身,但沒有史實根據。

(一、)

楊業確有7兒,且1,2,3,7全為大宋犧牲。

5當和尚,6玉柴君主成親,有了楊文廣。

佘太君是長命大帥,一百多歲。

4聽從父命,臥底大遼,最出名的是“四郎探母”,某版本說4死於長城。有一部史書中記載(名字忘了,抱歉)

楊業確實有7個兒子,最為卓越的是楊六郎

其他幾個兒子的情況都沒有介紹13樓的是不是打錯了楊業是叫楊繼業吧!的確有七個兒子,楊淵平、楊延定、楊延輝、楊延郎、楊延德、楊延昭、楊延嗣、兩個女兒:楊八娘楊九妹的確是有楊宗保的,最後就是他帶領12寡婦上陣,他還有個妹妹:楊七姐,養了一兒一女,楊文廣和楊秋菊!

楊家也沒有穆桂英這個人,穆桂英的原型是楊文廣的一個妾---慕容氏,她足智多謀,常隨楊文廣出征,為其出謀劃策。

對於有沒有楊宗保和穆桂英都有爭議.還有楊延昭的原名叫楊延朗,他是楊業的第幾子有兩種說法,一是大兒子,二是第六子.這楊業其他兒子,就沒記載了.楊文廣是楊延昭的次子.至於他和楊宗保的關係嘛,有說他是楊宗保的兒子的,也有說跟本就沒楊宗保這人的.反正這一家人的事兒是有點亂也挺模糊的.有記他們的,多是小說,史實上也是眾說紛雲.要研究清楚還得花些功夫!

楊業,北宋名將,本名重貴,又名繼業,麟州新秦(今陝西神木北)人。原為北漢將領,屢立戰功。其父為後漢麟州(陝西神木)刺史,以武力雄踞一方,是地方實力派。年輕時以驍勇聞名,屢立戰功,被稱為“無敵將軍”。

(二、)

北宋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宋滅北漢,楊業歸宋,任右領軍衛大將軍、鄭州刺史等職。宋初,宋朝廷試圖用對遼戰爭的辦法收複燕雲十六州,楊業奉命駐守戴舟前,五年(980年),遼景宗率十萬大軍攻雁門。楊業率軍突襲遼軍,遼軍大敗而回。七年(982年)四月,遼軍分路攻宋,楊業統軍敗遼軍於雁門關下,斬遼兵三千人,俘萬餘人。雍熙三年(986年),宋軍分三路攻遼,楊業與主帥潘美等連克雲、應、寰、朔四州。但東路宋軍於岐溝關大敗,遼軍乘勝大舉反擊,潘美、楊業等奉命掩護四州民眾後撤。楊業力主兵至應州,誘遼軍向東,以保障民眾沿石碣穀(今山西朔州南)南撤,並設弓弩手千人於穀口,騎兵居中接應,扼阻遼軍南下。但潘美與監軍王侁卻迫他率軍直趨朔州。楊業知此行必敗,出發前約定潘、王率軍於陳家穀口(今山西朔縣南)接應,而自率軍冒死迎擊敵軍,以掩護大軍及百姓撤退。但潘、王聞楊業軍陷入重圍,乃置楊業軍不顧,先行遁去。楊業死戰,突圍至陳家穀口,見無援軍接應,複率殘部與敵苦戰,終因寡不敵眾,負傷墜馬被俘,不食三日而死,所部幾無一人生還。楊業死後,宋廷聽信讒言,撫菲薄,指給他五品官應得的一半物品。後來得知楊業是絕食三日而死,非常壯烈,宋太宗才下詔表示痛惜,稱楊業“誠堅金石,氣傲風雲”,同時處罰潘美等。

楊延昭(958-1014)

楊延昭,本名延朗,幼隨楊業征戰。雍熙三年北伐,楊業率軍攻應、朔等州,延昭為先鋒,十年二十九歲,戰朔州城下,流矢穿臂,戰鬥愈勇,終於攻下朔州。其父死,便擔負起河北延邊的抗遼重任。雍熙北伐之後,延昭在景州(今河北景縣)、保州(今河北安新縣)等地抵禦遼軍侵擾。

宋真宗鹹平二年(999年),契丹貴族又一次向宋朝發動大規模軍事進攻,宋軍節節失利。當時楊延昭正守衛遂城(今河北徐水縣東),九月初,遼軍攻遂城,楊延昭等人飛書告急,請求增兵為援。河北大將傅潛畏怯不敢出,遂城遂為遼軍所困。於是,遂城城小無備,遼軍攻圍甚急。楊延昭雖指揮部隊將他們一次又一次打退,而由於蕭太後親臨城下,自執桴鼓督戰,矢飛如雨,危勢並不稍減。城中守軍不滿3000,眾心危懼,延昭則從容自若,悉發城中居民丁壯登城,被甲執械,日夜護守。一直堅持到十月間。時當初冬,本不甚冷,適值寒潮,氣溫驟降,楊延昭命城中軍民汲水澆灌城牆,一夜之間城牆變得又堅固又光滑,遼軍攻城不下,隻好繞過遂城進攻別處。這次戰役結束後,楊延昭等即威震邊庭,人們稱楊延昭守衛的遂城為「鐵遂城」。宋真宗特意召他詢對邊策,並稱讚他「治兵護塞有父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