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對與錯之間(1 / 1)

沒有人閑著,也沒有人敢閑著。

奶奶陶氏親自上場幹活,隻不過因為年紀太大,體力有限,做的事情也有限。

即使這樣,她也一直沒停下幹活的動作。

急切搶收的心情,展現無疑。

平日裏無法無天、偷懶耍滑的孫小江,也不敢叫苦,埋頭幹活。

農村的孩子都是這樣,無一例外。能做什麼做什麼,能做多少做多少。

做農活也是要經驗的,有些經驗說不出來,隻能言傳身教,慢慢體會。

男孩子,需要從小教導、從小培養、從力所能及的事情開始做起。

夏荷從來沒有做過這些,汗流浹背的辛勤勞作隻是在書上課本上聽過,此時真正幹活,實在累的夠嗆。

看看懷著身孕的母親和大伯娘都在幹活,又望望年紀最大的奶奶和年紀最小的堂弟,苦澀和心酸順著喉嚨往肚子裏咽。

終於挨到了送飯送水的時間,可能是大家不放心最小的堂弟孫小江,怕他弄撒了東西得不償失,便指定了不大不小的夏荷去給回家做飯的孫小草幫忙。

偷奸耍滑這種事情,並不完全是壞事。

你看生活如此辛苦,人們如此勞累,誰不想節省一點力氣,少辛苦一點?

所以轉動轉動腦子,想一想怎樣才能少幹一點活兒,並不是一件值得指責的事情,反而應該是一件值得鼓勵的事情。

真正值得遭受譴責的地方在於,把自己少幹的那一部分活兒,加渚在另外一個人的身上。

如果能夠把少幹的那一部分活兒,用工具代替,也能達到目的。並且這個模式可以複製,還不增加額外的工作量,將是一件利國利民的事情。

夏荷還沒有這樣大的本事,她隻有自己狡黠的小智慧,將放水的籃子用布蓋住,再偷偷的轉移到隨身空間裏,減輕路程上的分量,偷偷休息一會兒。

其實,夏荷也曾經想過要不要幫堂姐孫小草減輕一點負擔這個問題,但是思慮再三還是沒有付諸行動,隻能無可奈何的別過頭去,不看。

人性終歸是自私的,世間的大多數人都逃脫不了。也有不自私的,但是那種人終究很少。

夏荷潛意識裏不願意暴露自己的隨身空間,她也不想用這個去考驗人性。

沒有寄存希望,就不會存在失望。

想要有所隱瞞,必然承受相應的愧疚。

生活從來不曾圓滿,有所得,必有所失。

人生的本質就是一個個的選擇,連在一起,組成了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

無所謂後悔,無所謂愧疚,也無所謂失望。

向前走,別回頭。

對與錯之間從來就不甚分明,就像黑白之間,存在的灰色地帶,才是常態。

當夏荷送水的任務完成的很好時,這個任務自然而然的就落在了她的頭上。半晌時分送水的任務,也分給了她。

收割這種高強度的勞動,很勞累人,也很容易出汗。更何況全家上陣,好幾個勞動力,及時補充水分就更是必不可少的事情了。

半晌,夏荷回家拿水,還在路上碰到了孫小花和她弟弟兩人。

她們也是回家拿水的,看到夏荷一個人,還關心的問她拿不拿的動。夏荷聽到問話,心底一暖,肯定的點了點頭。

後來,夏荷才知道孫小花家的地也在這附近,隔了一小段路的距離。

經常碰到一起,自然見到了孫小花的一家人。

她奶奶性子有些強硬,母親的性格卻很溫和。

她父親的個子有點高,還有點黑瘦,卻很有力氣,幹活也很利落。

這種利落是指帶有技巧性的幹活,幹脆靈活,絲毫不拖遝。

跟父親孫有慶那種悶著頭,隻管幹活,什麼都不管的樣子有很大的區別。

要說父親這三兄弟,幹活都還算賣力。

大伯幹活,也是攢著一口力氣,悶聲不吭,跟父親孫有慶差不多的樣子。

最不一樣的就是小叔孫有年。他彎下腰幹上一會兒,就要站直身子原地休息一會兒。

期間,時不時的還要跟母親陶氏說上幾句關心的話,惹來陶氏的幾聲笑罵。

有趣的是,他這樣幹活,居然對速度毫無影響,還能跟兩個哥哥齊頭並進,保持一致。

夏荷看的驚奇不已,連連感歎!對她這個小叔有了新的認識。

農忙時節也有一點好處,吃飯管飽。

下力氣的時候,玩不得虛假,飯食就必須供應的上。

還好承平日久,家家都有餘糧。

甚至,因為奶奶陶氏在農忙之前讓人割了一小塊肉,所以這幾天的飯食還能看到零零星星的肉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