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呀!這動物造型的盤子好漂亮啊”!
“這孔雀模樣的籃子更漂亮”!
“還有這個帶提把的荷葉籃子,也很好看”!
沈雪梅和李二哥把他們的竹編工藝品擺在一棟居民樓下時,引來一幫老頭老太太的圍觀和驚呼聲。
“姑娘,你們這竹子編的盤子、籃子是幹啥用的”?
老頭老太太們一邊愛不釋手地把玩著手裏的竹編,一邊圍著比盤子和籃子更漂亮的沈雪梅問這問那。
“大爺大娘,這些動物造型的盤子是盛水果的果盤,這個孔雀造型的籃子是花籃,這個帶提把的荷葉籃子是菜籃子”。
沈雪梅不厭其煩地跟大爺大娘介紹自己的竹編工藝品。
“雪梅,這些老人隻看不買,咱這些東西今天能賣出去嗎”?
老頭老太太們在嘰嘰喳喳的把玩果盤和花籃,李二哥在為沒有買主發愁。
“二哥,你別發急,現在正是上班時間,等到了下班的時候,才能知道咱這些東西好不好賣”。
沈雪梅知道,老頭老太太都上了年紀,對這些沒啥大用場的東西,他們雖然喜歡,但不會舍得買。
再說了,他們平時隻管買菜做飯,不是城市的消費主力。
......
“老王,你看這動物造型的竹編果盤多漂亮呀,咱買兩個吧”?
一到下班時間,居民樓下便熱鬧起來,一中年男人看見沈雪梅的竹編眼前一亮,他叫住妻子,打算買倆個果盤。
“李姐,這荷葉菜籃子挺別致的,我想買個,你買不買”?
兩個30多歲的少婦看見荷葉菜籃子,急忙停下自行車,拿在手裏反複端詳。
“大姐,我們設計的這款荷葉菜籃子不僅造型獨特,還很有觀賞價值,拿著它買菜能讓人賞心悅目”。
沈雪梅又開始使用她的營銷套路——我的菜籃子不僅可以用來買菜,還有藝術價值,你不買多虧呀!
“姑娘,別誇你的菜籃子了,你這孔雀造型的籃子是花籃吧,多少錢一個”?
一中年女人拿著花籃,被栩栩如生的孔雀造型驚豔了。
“大嬸,這個孔雀造型的花籃8塊錢一個,您真有眼光!這花籃即使沒有鮮花點綴,隻要擺放在家裏,都會讓您的家顯得品位不俗”!
沈雪梅笑吟吟地把花籃遞到大姐手裏:“您想要的話,我再送您一個盛糖果的盒子”。
“買花籃還送糖果盒子?那我要一個吧”。
有便宜不占是王八蛋,沈雪梅的嘴甜大方,讓大嬸非常痛快地掏出錢包。
“我也要一個”。
“我買兩個果盤”。
“我們一人要一個荷葉菜籃子”。
下班時間一到,沈雪梅的竹編被一群中年男女團團圍住。
這些在家裏說一不二的人,是城市的消費主力,買花籃的大姐一開頭,他們也紛紛掏腰包買下自己看好的東西。
一個中午的時間,沈雪梅就把帶來的竹編工藝品全部賣完。
“雪梅,城市人和農村人就是不一樣哈,真沒想到,他們這麼喜歡這些工藝品。以後咱們除了大集天,也可以天天來海城做買賣,這樣竹編廠的利潤就會大幅提高”。
坐在回家的火車上,李二哥一路笑得合不攏嘴。
城市人的錢真好賺啊!老板定價那麼高的果盤花籃,他們眼都不眨就買下了。
“是的二哥,以後除了大集天,隻要天氣好,咱倆就要來海城,多勞多得,你放心,工資我會給你往上加的”。
還要再加錢啊?
李二哥笑得牙不見眼。
那好吧,那就撲下身子當地種,老板的買賣就是自家的買賣。
李二哥有的是力氣,就是一天跑十趟海城他都不會嫌累。
一趟海城之行,不僅讓沈雪梅看到竹編工藝品的巨大潛力,也讓她改變了思維方式——
想在竹編這一行當勝出,要做市場和產品的引導著,而不是跟隨著,要賦予竹編產品的獨特性,而不是去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