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濟寧城下(3 / 3)

正在進退兩難,就見前麵來了十幾名清軍騎兵,對方在距離我們一百步之外停住馬,為首的軍官大聲喝問對麵可是中華鏢局的,我回答是,對方說,奉總督河道提督軍務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僉都禦史楊方興大人之命,曉諭爾等,中華鏢局違抗朝廷法令在先,對抗王師在後,現又舉眾來犯,罪屬不赦,念在爾等前日做出悔罪之舉,應非冥頑不化之徒,如肯就此退去,楊河督可向朝廷求情,以減爾等之罪。我聽了一愣,心說“前日做出悔罪之舉”是指什麼啊,想了一會兒才明白過來,對方應該是把我們前天歸還清兵屍體和俘虜,並且不打罵虐待俘虜,當成了我們在悔罪,這真是令我始料不及,我身後2個騎兵連的兄弟們聽了之後更是差點把鼻子氣歪,紛紛把槍栓拉得嘩嘩響,我擔心擦槍走火趕緊製止,接下來我又一想,自上古以來直到這個時代,如果不是為了討好對方,從來沒有以人道的方式對待俘虜的,因此也說不得了。

接下來我回答說,感謝楊河督美意,我們中華鏢局本是良民,亦不願繼續與大清國為敵,此次乃是為滿家洞老百姓的性命而來,隻要大清國放滿家洞老百姓一條活路,我們就立刻撤退。那個軍官回答說,滿家洞土賊聚眾作亂,殺戮朝廷官員,且一意對抗大清王師,罪不容赦,肅親王已頒下嚴令,務要盡剿滿家洞土賊,不可放走一個,爾等如不速速退去,亦與土賊同罪。我回答說,既是肅親王有令,那麼請肅親王收回成命,放滿家洞老百姓一條活路,我們就立即撤退。對方一聽趕緊帶著清兵們打馬回去報告。

接下來等了將近兩個時辰,都到中午了也不見來人,我一看這肯定是不會回來了,暗自後悔剛才沒有抓住那十幾名清兵問問義軍在哪。此刻有兩個選擇,一是兄弟們分成兩部分,一部分在山下看守馬匹,另一部分上山尋找義軍藏身之處並弄清義軍是否幸存,這就不可避免要冒著被清軍偷襲以及和清軍在山上到處打遊擊戰、甚至被清軍利用山上地形纏住之後打成膠著戰的風險,另一個選擇是,立即轉道向東急馳四十裏,直接攻擊濟寧城,行圍魏救趙之計,不過這濟寧乃是南北水運咽喉之地,大運河穿城而過,為連南貫北的重要客貨交彙之地和漕糧運輸的中繼站,因此攻擊濟寧城將冒著與清國全麵大打的風險。前一種方案敵暗我明,並且有被對手拖住的可能性,因此可控性在彼,而後一種方案濟寧城不能移動,因此咱既可以圍城打援,也隨時可以跑路,因此可控性在我,權衡之後,我選擇了後一種方案。

接下來為了做到仁至義盡,我帶著兄弟們在嘉祥縣境內四處亂轉,沿途齊聲大喊“請楊河督出來答話,否則我等將去濟寧城討擾”,如此瞎轉悠了幾圈,始終不見清軍露麵,我心說這就沒有辦法了啊,立即命令兄弟們轉道向東,前往濟寧城。

傍晚時分,兄弟們策馬來到了濟寧城外,沿著城繞了一圈,隻見城外有護城河環繞,四門外各設吊橋通行,護城河外麵還有土圩子做成的環城外郭,周長約20公裏,建有圩門18座,土圩之外挖有外壕,不過可能是城內留守兵力不足,因此外壕和外廓此刻並沒有清兵把守,兄弟們得以長驅直入抵達濟寧城下。這濟寧城呈不甚規則的正方形,麵積2平方公裏有餘,城牆高14米,頂闊7米,基寬15米,每麵城牆上的垛口約900個,四麵城牆共約3600個垛口,炮台共21座,每麵城牆各配了三門火炮,共十二門火炮,黑洞洞的炮口對著城下,城上應該早已遠遠望見兄弟們飛馬前來,所以此刻各門緊閉、吊橋高懸,一隊隊清兵正在緊急跑步上城參加防守。不過城上清軍的調度並不能吸引我的注意力,此刻令我感興趣的是眼前這座濟寧城,除了東西南北四個城門,在東門南側,還建有一處水門,各門皆為內外雙重門,在這個時代稱為城門和月城門,內外城門之上皆築有城樓,城牆四角各建一座戍樓,諸樓均二層,雕梁畫棟、高甍飛簷,四門之外均建有甕城,借助著落日餘暉,可見南門名“宣阜門”,額題“野入青徐”,北門名“宗翰門”,額題“雲連海岱”,東門名“綏華門”,額題“鄒魯接壤”,西門名“萃城門”,額題“湖山毓秀”,浩蕩奔流的京杭大運河穿城而過,蔚為壯觀,此刻落日已經完成了最後的謝幕,望著被城內萬家燈火映亮的天空,我不禁暗自歎息眼前如此名城即將毀於我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