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靜暗暗搖頭,她知道孟繁西肯定是要堅決拒絕的,果然,嚴國慶垂頭喪氣地走了。
又比如,薑淑英嫁到江家後,生了個女兒,表麵看著嫁得很好,有了體麵的工作,打扮得也很漂亮,但一次上縣時,常靜遇到他們夫妻倆下班,她就看出,那個江福洋心裏根本就沒有她,反而,倒像是喜歡他的嫂子顧麗影,這一點,當日酒桌上她就疑心了。
當然,這個可不能亂說,心裏猜一猜也就是了,她在孟繁西跟前都沒提過。
顧麗影是常靜平生見過最漂亮的女人,她用盡平生所學也不能描述她的美和氣質,她覺得,任何人喜歡她,為她癡狂,都是毫不稀奇的。
七六年冬天,嚴國慶和一個小學老師結婚了,他可真聽他媽媽的話啊。也是這個月,二十二歲米小冬嫁給了互助生產隊的一個小夥子,常靜勸她別著急結婚,將來肯定能返城,但米小冬說,並不想回齊市,常靜就不再勸。米小冬搬離了宿舍,和公婆住在一起,日子過得還算不錯。
轉過年,常靜一個人去十八連找孟繁西,給她帶家裏郵來的奶疙瘩,看到她居然在看高中的課本,常靜當時什麼都沒問,回去想了兩天,就寫信讓小弟把他的課本全給自己郵過來了。
當恢複高考的消息傳來,她激動得流下眼淚。一起到縣城考試的時候,孟繁西還笑著問她複習得怎麼樣,仿佛知道她一定會複習一樣。常靜忐忑地搖頭,孟繁西安慰她,“沒關係,大家都是一個水平,別空著卷子,尤其語文和政治。”
怎麼能是一個水平呢,孟繁西直接考進了京城,而她隻是考了個中專,雖然有些失落,但更多的是知足,因為同屆的齊市知青,隻考出去她和孟繁西兩人。終於可以離開農村了,就像孟繁西說的,才二十三歲,一切都來得及!
常靜中專畢業後,分配回齊市工作,第二年,經人介紹和一重的一個技術員結婚了,那人相貌普通,但人很踏實,婚後第三年,她生了個男孩,日子過得安安穩穩。
比起一起下鄉的同學,她實在算是幸運的了。
兵團的同學大都陸續回城了,孟繁西的姐姐孟繁南也回城了,進了棉紡廠,她很不滿意這個工作,總是抱怨父母讓小北接班了。
那些插隊後結婚的知青,包括和莊一諾結婚的兵團戰士,都沒能返城。
沒有對比,就沒有幸福,常靜深深地覺得自己實在是幸運和睿智的,因為不是所有人都能開竅,都能把握時機。
當年的先進個人魏靜回城後,雖然進了鐵路局,但崗位並不理想,而且她落了一身毛病,一直沒能生孩子;那個嫁了好人家的薑淑英,婚後一連生了三個女兒,婆婆對她沒個好臉色,聽說她張羅著要離婚回城呢,顧麗影生了兩個兒子,簡直被江福海給供起來了,如今,別的上海知青都房子著火一般要回城,顧麗影卻是沒什麼動靜。
這些年,常靜一直與孟繁西保持著通信聯係,孟繁西老早就下海了,可她也不是正經做生意人,總是到處旅遊,無論到哪個國家,哪個城市,都會寄張明信片或者特產給她。她羨慕孟繁西能全國各地的旅遊旅居,逍遙自在,可也就是羨慕一下,各人有各命,她有個踏實的丈夫,有個聽話的兒子,還是安心過好自己的日子吧。
二零一二年,有混得好的同學積極組織了下鄉四十周年紀念活動,兵團和插隊的同學們,包了兩輛客車一路開往嘉陽,有幾個不是七二屆的知青也參加了,比如張春梅。
“小西這麼多年也不說回齊市看看,我這次就是來看她的!”張春梅和常靜坐在一起,還是那個大嗓門。
常靜把手機裏的照片給張春梅看,張春梅大呼小叫,“哎呀你倆一直有聯係啊,咋不告訴我呢!哎呀你看她,哪年的照片啊,咋還這麼年輕呢!”
她們到達嘉陽,發現孟繁西和顧麗影提前兩天就到了嘉陽。
常靜有些心苦,她還一直以為自己是孟繁西最好的朋友呢。
再看看顧麗影,她又歎息,顧麗影比她們大四歲,已經六十二歲,看上去卻最多四十多歲,跟在她身邊的江福海打扮也很時尚,隻是沒有她那麼年輕,頭發已經花白。
原來,顧麗影二零零五年退休以後,就和江福海回了上海定居,兩個兒子戶口早早辦回了上海,畢業後在上海工作結婚了。這次聽說孟繁西要回嘉陽,她也帶著江福海回來湊個熱鬧。她正笑著和孟繁西說,“我父親雖然偏心,但哥哥總算還有些良心,肯收留我的兩個兒子落戶,前些年老房子動遷,也主張分我一套浦東的房子,雖然偏遠了點,但我們退休了住著還是蠻好的。”
孟繁西轉頭看到常靜,立即笑著大大地張開雙臂,常靜心頭一暖,兩人緊緊地擁抱在一起。
常靜落下眼淚,年輕時的往事紛紛浮上心頭,她輕輕捶打老朋友,“你這個家夥,顧姐有姐夫疼愛,永葆青春也就罷了,你怎麼也跟吃了不老仙丹一樣,比照片上還年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