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陰陽明論的啟發(1 / 2)

繼續回到陽明太陰病,上文說過內經有一篇太陰陽明論,專門闡述脾胃之間的關係,這一篇中提到了一個重要的觀念,正好是能切合傷寒論中重視中焦保津液的指導思想,文中提到;“帝曰∶脾與胃以膜相連耳,而能為之行其津液何也?岐伯曰∶足太陰者三陰也,其脈貫胃屬脾絡嗌,故太陰為之行氣於三陰。陽明者表也,五髒六腑之海也,亦為之行氣於三陽。髒腑各因其經而受氣於陽明,故為胃行其津液。”這一段經文說的很直接,說明脾為三陰,是最大的陰,是最能代表三陰經病的代表,三陰經的代表太陰脾是為陽明胃行其津液的,那麼同樣少陰腎是為太陽膀胱行其津液,少陽厥陰亦相同。

上文說過什麼是津液,津液就是陽作用在陰上的表現,說句大實話,就是一個人津液得通,五髒六腑四肢九竅功能的實現,都必須依靠津液來維持,那個津液源源不斷的供給的狀態就是陰陽合和的標誌,假如津液不足,影響了局部的功能,就會在人體循經部位產生相應的症狀出現。正如內經拿脾胃來做例子,“其脈貫胃屬脾絡嗌”就是說依靠經脈的暢通來實現運輸通道的實現,太陰經是串聯起胃經和人的咽喉部位的。正常的情況下“髒腑各因其經而受氣於陽明,”這句經文說明陽明是所有髒腑津液運輸動力的源泉,陽明是化氣生精的,總督一身陽氣的化生。陽明胃腑的飲食入內化生精微的能力出現問題,是造成個人慢性嘔吐厭食症這是精神類疾病的基礎。太陰脾經經氣不利,是很多慢性病,以糖尿病為主的各種病變的基礎。不能為胃行津液,也就是說就算是陽明胃的功能正常,化生的氣血充足,太陰經出現問題也會造成不能運化送達各個髒腑為用的問題,這些本該送達四肢九竅的精華,積聚在中焦,是造成中焦局部肥胖以至於造成各型糖尿病伴隨症的主要原因。

同樣的道理,上文談到過的太陽少陰之間的關係,膀胱太陽腑是司氣化生津液的,少陰腎經是為膀胱經行其津液的,腎氣的生發是膀胱氣化之津液的輸送動力。這個膀胱府氣化生成的津液是非常的重要的,是實現人體水液代謝的二次氣化利用的,現實中很多慢性疾病,比如心髒病,心腦血管病,糖尿病消渴症,以及各種咽喉部位的病變,都和這個膀胱津液的缺失有關。其中也有膀胱經期不利不司氣化的小便不利證,也有少陽腎經經氣不升的消渴症有關。三陰經少陰經氣為開,厥陰經氣為樞,太陰經氣為合。所以少陰經證往往更多見一些,是陽經傳變到三陰經病的入門。

同樣少陽膽腑也是化生少陽之津液,那個厥陰肝經也為其行津液。少陽經膽腑化生的津液相對於我們人體來說也很重要,膽經屬陽屬木,其疏泄功能的要求是最強烈的,一旦這個要求受阻,人的飲食、消化、睡眠、情致就會出現障礙,很多的情誌病要依靠少陽經來入手調理,不但如此,整個人體一身之陽氣的生發要靠膽經作為開始。而厥陰經病是三陰經的開合樞,也是說厥陰經氣是雙向可逆的,如果在厥陰經層麵上能更好的顧護人體陽氣的生發之性,能激發出厥陰肝經體陰而用陽的個性,那麼那個恢複了的陽氣就振奮起來驅邪達表戰汗而解,如果厥陰經氣不能振奮起來,造成一切扶陽的努力功虧一簣,剛剛生發起來的陽氣又被強大的陰寒邪氣所戰勝,那麼病邪就會深入一步,到達太陰經層麵深藏起來而長久盤踞在此,所以說,厥陰少陽經層麵的時機把握很重要,因為病邪在開合樞這個期間呆的時間最短暫,機會也是稍縱即逝,一經過傳變就會在更深一層長期盤踞坐實,其實很多嚴重的癌腫病人都是在這個時期發病的,西醫在這個時機檢測到量變成生質變的證據了,但是西醫的一些治療手段卻往往幫助了病邪,事與願違,願望是好的,時機也是對的,但是手段卻是錯誤的。我們中醫要重視這一時期的病人的症狀,也就是厥陰經證的出現時,我們要很重視抓住這個時機。在傷寒論厥陰經病條文中我們極少看到“厥陰病”這個概念,那是因為這個時期太短暫,往往一天就傳經了,我們看到的條文幾乎都是“傷寒”或者“下利”開頭,這樣說張仲景的本意就是提醒各位醫生,不要錯過短瞬即逝的厥陰經證時機,造成一些不可挽回的損失。關於厥陰病在下麵少陽厥陰病中再詳細談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