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嘛,希望能把長安武庫的所有武器甲胄全部發給前線作戰的將士,把國庫的金銀也都搬過來,告訴大家這是賞賜戰功用的。這樣一則可以改善我們目前武器低劣的狀況,二則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可以大大提高士氣。”看看李傕不悅的神色,我繼續道。
“否則一旦我們戰敗,我們的頭顱肯定會被當作叛賊掛在都門上,我們的屍體則會成為狐狼的美食。而且長安也肯定陷落,留著那些兵甲和金銀不過白白便宜了馬韓和劉焉幾個而已。”
我話說完,我們四個人都看著李傕,這種壓力下,李傕不得不表示讓步,而且可能他也想明白了,一切都是身外之物,沒有了性命,要金銀有什麼用處呢?
看見李傕點頭,我立即請示道:
“既然如此,我立即和賈先生出發到長安去,辦理這兩件事情。請三位將軍立即整備部隊向蘇坊開拔,我們會連夜趕來的。”
“你們兩個是我們依賴的智囊,怎麼能都走了呢?而且行軍布陣很多事情都要子雲安排呢,讓阿利和賈先生一起去好了。”
我主動請纓去搬金銀甲仗,是為了我們****可以多撈點,但一開口就讓李傕發覺了,而且他的理由也很正大,沒奈何隻好點點頭。但我心說:你讓李利去搬金銀甲仗,他能搬多少過來,那和不派有什麼差別,何必多此一舉?既然你善財難舍,這生死關頭還憐惜你那些金銀,那我們又何苦去拚命呢?反正敗了大家都一樣,勝了也沒有我們什麼好處。
“我看還是仲廉去吧!這個孩子比較可靠和公正。”沒想到旁邊的樊稠和郭汜也和我的想法一樣,李傕幾個甥侄裏麵,大家都喜歡李應,連天子都是這樣,因為他待人謙和誠懇而且講信義,不象幾個哥哥那樣囂張跋扈,什麼卑鄙無恥的事情都幹的出來。所以每次去找仲廉時,見到他的兩個哥哥,我都在感慨:同樣的父母親,為什麼生出的兒子差別會這麼大。當然大家都知道,連我這個李傕麾下的首將他都不放心去搬運金銀甲仗,推薦其他人去李傕更不會同意,所以還不如退而求其次,推薦李應算了。
“行!你們立即出發吧!辛苦賈先生了!”李傕也挺滿意的,雖然他有時嫌李應不夠強狠,但李傕幾個甥侄裏麵也就李應拿的出手,在朝野的反應比較好。而且無論如何是自己的侄子,李應就是再公允,那也不會胳膊肘向外拐的。
“子雲,你趕緊提前到蘇坊去測度地勢,準備安排兵馬安營紮寨和排兵布陣吧!”看到我不高興的神情,李傕扭頭看看郭汜、樊稠,說道:
“我們三人曾經在巫鹹山一戰中以少勝多大敗白波匈奴賊寇,那一戰就是子雲指揮的,我看此戰還是讓子雲擔任步兵都督,你們看如何?”
“行!”樊稠首先表示同意,郭汜也沒有什麼意見。反正這個都督職務是臨時性,戰後即行終止。而且我在巫鹹山、雀鼠穀、曲郵的表現是有目共睹的。
躬身向三位將軍告辭,我和賈詡聯袂而出。上了馬,我也不回****營地,而是讓鮑出持我的印綬回去傳令,請宋大哥在我不在的時候指揮****兵馬,並讓李奇率領其餘五百名騎兵立即趕上來,我帶領徐陵、楊幹等一百名騎兵直接沿著馳到向西北馳去。
哼哼,我馬背上冷笑數聲,給我個什麼步兵都督這種破稱號就以為可以糊弄住我了,你以為我是三歲小孩啊?武庫裏麵明明有武器裝備不給大家發放,讓我們毫無遮護上陣,你看誰還給你出力。哼哼,看我打仗時不把李利這個鳥人的步兵安排到第一線去送死才怪呢。李應是我兄弟,他麾下的部隊就算了。
答讀者問:
1/渭河灘?這個好象隻有我們陝西寶雞陳倉區這一片的人才這麼叫吧??………… 霏雨閑丸
答:關中人都這麼叫.
2.有讀者問按照編製一個校尉就一千多人怎麼會統率上萬人馬?
答:這根本原因是因為中國是個人治的社會並不是什麼都按照規定來.
舉個例子,光武帝手下的來翕,他不過是皇帝身邊的一個中郎將,但在攻打隴西的瑰囂時,他作為大將統率近十萬大軍,虎牙大將軍蓋延等都是他的部將.
再說東漢後期的別部司馬,按規定也就帶幾百人,但實際上他們統兵數量,根據實際情況和自己的水平而有很大差別,少者幾百,多者上萬.
3.一件趣事
這些天看柏楊先生寫的,上麵提到,三國時期孫策進兵東吳軍紀嚴明,這是有史以來關於軍紀嚴明的第一條記錄.我沒有仔細研究過,想來柏楊先生應該說的沒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