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是站在高高的檢閱台上的太原豪強世族,還是站在大校場四周的百姓,每個人都被這種威武雄壯的氣勢震懾了。
這是經曆過無數風雨的軍隊才有的氣概!
這是打敗過無數敵人的軍隊才有的自信!
這是擁有了無數勇士的軍隊才有的風貌!
三通鼓罷,檢閱正式開始。
在大校部督牽逵的指揮下,在場中央成分列式排列的各營隊伍,從右側開始,逐一經過檢閱台接受檢閱。
第一個經過檢閱台的當然是楊飛的親兵營一千五百名騎士,隻見他們高擎著大大小小的火雲旗,鐵甲鏗鏘,馬匹踏著小碎步,以屯為單位,走著整齊的隊列以五個方陣經過檢閱台。親兵營屬於輕重混編的部隊,裏麵不僅有高舉長槍,身披鐵甲的重騎兵,也有手挽角弓,身披皮甲的輕騎兵。
在剛好經過台子的時候,他們一律平舉右臂向楊飛行禮。站在台子最前列,身著龍日盔烏龍甲的楊飛也舉手還禮,並且頻頻點頭,迎者朝陽,眯縫著眼睛向這支自己鍾愛的隊伍示意。
第二個經過的是徐晃的騎兵營,這是以匈奴騎士為主的騎兵營,也是目前人數最多的一個騎兵營,總共有兩千多人。他們雖然主要以輕騎兵為主,但在楊飛的改編下,裏麵現在也有三分之一的重騎兵。而實際上幾乎所有的部隊都進行了混編,因為混合編組,合同訓練是楊飛整軍經武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修建大校場就是為了合同訓練用的。
第三個,第四個經過的分別是高覽和鮑出兩個步兵營,這兩個營的人數最多,每個都有四千多人。因為相對於騎兵營和弓弩營,以及剛成立的工兵營,步兵營的技術含量較低,便於補充人員。新增加的兵士主要以各豪強的家兵為主,還有一部分壯丁。
經過嚴厲鎮壓叛亂,楊飛以鐵血手段將太原各地大部分豪強豢養的家兵征發到了軍營,他這樣做主要因為,一則這些人以前就練過武,容易訓練成軍;二則可以削弱各地豪強的實力,而增強自己的軍力。同時由於豪強們對於維持自己統治的那幾十幾百個家兵的裝備不惜血本,武器盔甲的質量都還不錯,連裝備他們的錢都省了;三則這些人大多是不事生產,品質比較惡劣,經常幫助家主欺壓良民的“狗腿子”,把他們簡單的解散並不能解決問題,這些人是不可能認真的下力氣去田地裏刨食的,遲早還是會走上老路。把他們弄進軍營,不僅可以改善地方的治安,也可以用軍法來改變他們好逸惡勞的習慣。這和後世父母將遊手好閑,不務正業的孩子送進人民解放軍去改造是一個道理。
同時因為楊飛相信“兵非雜不利也”,對於步兵營也進行了混編,除了以前的刀牌手,長槍手外,還增加了弓弩手,陌刀手和工兵,比例大約是3:2:2:2:1。
陌刀是楊飛參考唐朝和五代的陌刀形製製造的,柄長一丈,刀刃長二尺三寸,刀體呈狹長的,不規則的梯形,刀背比較厚便於劈砍,同時刀尖段兩麵開刃,所以也可以捅刺。在當時算是獨此一家,當然也是一種沒有經過實戰檢驗的兵器。此番在閱兵式上第一次露麵,官民都是眼前一亮,雖然不知道效果如何,但一排排陌刀手舉著如同樹林一樣的大刀,刀光閃閃,懾人心魄。
除了陌刀,楊飛對於步兵騎兵使用的長槍也進行了改造。因為漢代的所謂“槍”,準確地說應該叫做“矛”,就是一個薄片,雖然兼顧了刺殺與削的功能,並且馬馬乎乎可以應付目前的大部分戰鬥。但在楊飛看來它的殺傷力很不能令人滿意,在作戰中經常發生將人刺透但不能刺死的情況,而且這樣的矛刺殺沒有披掛的老百姓還好,但麵對裝備精良的鐵甲部隊時,穿透力就顯得力不從心了。雖然楊飛軍隊以前麵對的敵人大多裝備很差,使用矛綽綽有餘,但對於確立了勘平亂世理想的楊飛來說,迎戰袁紹,曹操等群雄麾下的精銳軍隊是遲早的事情,必須提前準備。
所以到晉陽後,楊飛著手進行改進,主要就是將以前槍頭的形狀由片型改成了四棱形,並且棱之間向內凹自然形成放血槽。這樣的好處一個是對人體的殺傷力增強,刺入人體後會形成一個茶杯大碎裂的洞,很難縫合,而且流血很快,如果不能及時搶救很快就會失血身亡。
第二個就是對於鐵甲的穿透力大大增強,象楊飛重騎兵裝備的兩鐺鎧,用以前那種片形矛是很難刺穿的,而用棱形槍就可以。當然由於資源有限,擴軍又多,截止到閱兵前,也隻有親兵營和高覽營裝備了新式槍,其他各營還是老式的矛。
第五個是蒲儼的弓弩營,總計人數有三千多人。現在裏麵除了弩士外,還有兩屯刀牌手,兩屯床弩手,以及一屯工兵。現在床弩這些利器安放在專門製作的四輪弩車上,在兩匹健馬的拖曳下,以二十五輛車為一個方陣走過檢閱台,負責操作的床弩手則手扶弩架站在車兩側。這種新式兵器引起了觀看的百姓極大的興趣,紛紛議論不休,就是在檢閱台上自詡見多識廣的豪強們也是頭一次見,互相交頭接耳。
第六個出場的則是工兵營,這是由楊飛的老部下,以前的弓弩營司馬,現在的中堅校尉杜珩統率。因為剛組建沒幾天,而且對於人員素質要求較高,所以人數最少,總計還不到八百人。工兵營可能是所有營裏麵人員構成最複雜的單位,因為所有的工匠,包括鐵匠,木匠,弓匠,皮匠等歸他管,所有的醫生,包括軍醫和獸醫,也都歸他管,還有操作二十架床弩的床弩手,負責發放管理糧秣兵器盔甲的文書,負責測算地形,規劃營地的計吏,甚至為將士們娛樂的樂人也歸他們管。真是人數雖少,五髒俱全。而且打仗時征調的民夫也統一歸工兵營管理調遣,人少事務多。
杜珩本來聽說提自己當校尉,成為一營之主還挺高興,後來一看是這樣一個馬戲團一樣的單位,差點吐血,甩袖子走人。
不過在蒲儼等人的勸說下還是幹了下去,怎麼說也算是提了一級,成為營主。而且他也知道楊飛考察部下選擇用人時,十分看重一個人是否能忍辱負重,任勞任怨,是否勤謹細心,把交給的工作認真作好,凡是這樣的人莫不得到重用,莊燦,徐晃,龐德等,還有後來明白這個道理而發生改變的李奇幾乎都是這個樣子。
楊飛常說的一句話就是:要想人前顯貴,就要人後受罪,小事乃大事的基礎。世界上那有那麼多體麵活給你幹?大事業都是由一個個小細節構成的,瑣細,簡單的事情都不願意做,都做不好的人,就不能重用。
第七第八個接受檢閱的則是龐德和李奇的騎兵營,人數不到兩千,也是輕重混編。
因為已經有兩個騎兵營和那麼多裝備著新式兵器的營過去了,所以龐德李奇兩個騎兵營沒有得到觀眾們更多的關注,甚至有些人想可能是因為這兩個營很多是改編的降兵,所以沒有和另外兩個騎兵營放在一起,而是被放在最後麵。其實隻有裏麵真正懂兵法的人才明白,這樣的分列式實際上是按照真正的作戰陣型布列的,也就是步兵在中間,騎兵在兩翼,輜重和弓弩手擔任駐隊兵馬在後麵。
等到八個營的兵馬以屯為單位,近一百個方陣通過完畢,重新排成分列式,時間整整過去了一個多時辰,這時太陽也已經升到了頭頂,雖然是初冬的太陽,但這樣無遮無攔的站在太陽底下還是感到非常熱,更不用說站在場上渾身著甲戴盔的將士,個個都是滿臉汗水,卻懾於軍法,沒有一個敢用手去擦。更煩的是,雖然昨天已經從汾水汲水給校場上潑灑了水,但今天閱兵時大隊人馬踐踏,還是弄的漫天塵土,在西北風的吹拂下,弄的人滿頭滿臉都是。和汗水混在一起,十分難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