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誠如被父親罵為芻狗不如,取得天下後,他很快就開始酒池肉林的生活。眼見人心背離朱友珪,三子朱友貞就起而殺死哥哥友珪,並就了後梁的帝位,他就是後梁的末代皇帝。

由前述繼承皇位的混亂情形,不難推測後梁這個王朝的餘祚無幾。李克用的兒子李存勖已定國號為唐,並且就了帝位。史家稱這個地方政權為後唐,李存勖就是後唐莊宗,後梁也於後唐莊宗即位之年(公元923年)滅亡。

由以唐為國號這一點可知,這個政權對恢複唐體製一事極為熱心。朱全忠好不容易肅清了宦官,並且把貴族官僚投入黃河,將之消滅;後唐莊宗卻再度恢複貴族生活,而且采用宦官,並以“監軍”身份把他們派至各地軍隊中。

過貴族生活需要花費許多錢,這些錢全由一個名叫孔謙的大臣籌措。實際上,籌措的唯一途徑是向人民榨取。後唐莊宗賞識孔謙籌措金錢的才華,因而重用他。孔謙遂更致力於苛酷的榨取。

後唐版圖內的百姓當然大表不滿。結果,各地叛亂蜂起,授命平定這些叛亂的義子李嗣源,卻對洛陽的莊宗發動攻擊,洛陽部隊眼見李嗣源軍隊即將入城,就殺了莊宗,舉旗投降。

莊宗李存勖多麼不得人心,由此可見。

李嗣源並沒有建立新王朝,而是直接登上後唐帝位。作為莊宗義子的他,是有繼承後唐帝位資格的。李嗣源史稱後唐明宗,是五代為數眾多的皇帝中難得一見的明君。莊宗恢複的事情,明宗全都推翻了。他殺掉苛斂的元凶孔謙,廢止使人民陷於水深火熱之苦的稅製,也肅清了使軍隊痛恨入骨的宦官監軍。此外,他又下令把模仿唐的奢侈宮廷生活予以樸素化。

他隻做與莊宗相反的事,就有了明君之稱。他起用一個名叫馮道的人為宰相,這個人堪稱為明相。

莊宗由於吝於給付軍隊薪餉,各地軍隊紛紛起而叛亂。以反莊宗之道為行為原則的明宗,則給予軍隊優渥的恩賞。這是由於連年豐收,所以才能做到。而之所以連年豐收,與其說是風調雨順,毋寧說是明宗沒有打無謂戰爭的緣故。

然而優遇軍隊卻產生了反效果。變得驕傲的軍隊,每次發生戰爭時,已養成看哪一邊錢給得多就靠到哪一邊去的習慣。

後唐是突厥沙陀部族的國家,而遊牧國家常有以實力為爭得繼位資格的傾向。

明宗病倒時,誤以為父親已死的次子李從榮,舉兵企圖肅清競爭者。但由於明宗還活著,李從榮被視為叛徒遭到誅殺,三子李從厚因而獲得漁翁之利,得了後唐帝位。

李從厚就是後唐閔帝。中國皇帝的廟號和帝號都是死後追奉的,因此,可以由此得識其生平如何。“閔”字意味的是“擔心”、“憂心”。

後唐閔帝擔憂的是兩個實力者的存在。其一是父親明宗的義子李從珂,另一個是明宗的女婿——閔帝的妹夫石敬瑭。

閔帝分別以河東節度使和成德節度使的名義,將李從珂和石敬瑭支派至遠處。如前所述,從朱全忠時代以來,派至遠處的人事命令發表後,常有死刑命令隨之而來的情況發生。被命令自鳳翔調至河東的李從珂,不但抗命不從,更豎起叛旗表示反抗。閔帝於是派遣討伐軍隊至鳳翔。

這個戰爭赤裸裸地顯示出五代的時代特性。

軍隊因利而動。前往鳳翔的討伐軍,在從鳳翔李從珂處取得好處後,就輕易地倒戈了。李從珂率領包括這批倒戈部隊在內的軍隊,以攻打洛陽的閔帝為目標,由鳳翔出發。討伐軍就此搖身一變成為叛軍了。

洛陽閔帝派出軍隊迎擊。他當然給了將兵不少錢。但這批討伐軍一樣自攻打過來的李從珂處拿到錢,於是陣前倒戈加入叛軍。閔帝因而於即位翌年就被殺,改由李從珂就後唐帝位。

李從珂被稱為後唐末帝(或廢帝)。由其帝號便可窺知後唐是亡於他手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