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黨項族有險惡的動向,似乎是事實。黨項族向來受契丹的壓製,倘若果真蠢蠢欲動,其意圖有如下兩種可能:其一是黨項族企圖脫離契丹遼的控製而獨立;其二是黨項族被契丹所迫,為擾亂宋之後方而有所行動。

總之,宋的情況是:一方麵對西北國境情勢略感不妥,一方麵則將幾近全數的兵力投入於東北部戰線。

遼軍派遣使者來到宋軍營地。

我們是為了收複關南失地而發動軍隊的,無意與宋交戰。——這是使者的說詞。

我們也以收複燕雲十六州失地為夙誌,但大宋卻克製自己,從未因此興兵。之所以如此,為的是不想讓人民受到生靈塗炭之苦,而遼現在已發兵,我們怎麼可以不出動軍隊呢?——宰相寇準如此回答遼國使者。

遼與宋過去曾締結盟約,若能再度修好此一關係,相信兩國人民將能得到幸福。如果兩軍執意在戰場上幹戈相見,幾萬人將因此而喪命。為人君者似乎應該思慮及此,尊意如何?——第二次前來的使者如此道。

此時在宋與遼之間擔任使者任務的是一個名叫曹利用的人。

要求歸還關南之地。——遼表示,他們除此以外沒有任何領土野心。

我們宋國也不一定要索回全部燕雲十六州之地,但貴國總應該答應歸還其中的幽、薊二州吧!——寇準如此回答。

然而真宗卻被曹利用的話打動了。

——不知會有幾萬將兵因交戰而喪命。

——能救他們生命的,唯陛下一人。

——連中原人引以為傲的漢,自從高祖以來都以玉帛賜給匈奴,以維持和平。物產豐富的漢土帝王,以較多的物品賞給貧窮的遊牧首長,乃理所當然的事,朝貢之事就是因此而有的。

雖然曹利用的聲音低沉而無抑揚,但他的言辭卻有一種撼動人心的魔力。

“既然是朝貢,遼應該對宋稱臣才對!”寇準道。

曹利用企圖繼續撼動真宗的心,寇準則力圖使其無法得逞。

“割讓關南之地這等事情,萬萬不可有。”

“知道,知道……”真宗看著宰相連連點頭道,“朕怎麼會答應割地之事呢?”

真宗的確以斷然態度拒絕割讓關南之地,但他已沒有決心要與遼軍動幹戈。

以錢財代替領土,給予遼吧!他開始有了這個想法。

“如此措置,數十年後定會再度引起紛爭。我們此刻必須與遼一決雌雄,這是為了百年的和平大計。”寇準如此力陳。

“數十年就數十年,這樣不是很好嗎?數十年後,我國應該會出現有辦法壓製遼之橫暴的人才對。朕實在不忍心目睹將兵和人民受苦的情形。況且,締結和約並不是一件恥辱的事情。”真宗好像決心要締結和約的樣子。

以錢財代替領土。——為了傳達真宗的這個意思,決定派遣曹利用至遼軍陣營。

在曹利用出發之前,寇準把他叫來,叮嚀道:“雖然陛下有此意,但倘若你答應對方三十萬以上的金額,我一定要將你處斬,希望你銘記這一點。”

“是的……”曹利用當然不敢違拗寇準的指示,他以使者身份與遼交涉的結論是:在領土問題上維持現狀。

也就是說,遼不再要求歸還關南之地,而宋也撤回索還幽、薊二州的要求。宋每年以二十萬匹絲綢及十萬兩銀贈送遼,兩國締結以宋為兄、遼為弟之關係。

《宋史》以“締結兄弟關係”記載這件事情,而在遼這一切的記錄卻是“宋稱遼之皇太後為嬸母”,雖然兩者所稱實質上相同,在感覺上卻有甚大差距。

這個媾和條約,就是曆史上有名的“澶淵之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