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崩潰,宋南遷(1 / 3)

“吾命休矣。”張邦昌仰天服下毒藥。金因此而得到再度派大軍南下的口實。——此次派遣軍隊的目的,在於對殺害金國藩屏之大楚皇帝的凶徒興師問罪。

金之傀儡國家“楚”的壽命,僅僅三十二天。

雖然是親金媾和派,張邦昌的政治主張還是以宋的利益為出發點。畢竟,他是宋的家臣,他是在金的強迫下成為楚皇帝的。金以武力逼迫他就帝位。楚這個國號也是由金訂定的。“金國將軍前來晉謁,正在殿中恭候。”

張邦昌聽到傳達如此報告時,說了一聲“朕這就去”便連忙穿起皇帝冕服。平時的他絕不著皇帝服裝,這是他非常不喜歡的事;但和金國將軍會晤時,如果沒有穿著皇帝服裝,很可能引起問題。

如果沒有金軍……這是張邦昌由衷的希望。

大楚皇帝即位這出滑稽劇登場的三十二天後,金軍舉軍撤退。為兵力不足所困的金,由於急速膨脹的領土內契丹族屢次造反,所以不能長久將軍隊駐留在河南。

契丹族之遼滅亡後,其族人開始受金的支配,但耶律大石所率領的一群人卻奔往遙遠的西域,在該地樹立新政權。

西方有我們契丹族的國家。——這一點大大激勵了在金支配下的契丹族。耶律大石也屢次擺出東征的姿態,金因而非得對他有所提防不可。

早知道有這樣的情勢,宋或許不會降伏而多抗拒一些時候吧?情報不足往往左右一國的命運,這是一個血淋淋的例子。

由於契丹族蠢蠢欲動的消息四處傳開,金於是自河南撤兵,而撤兵的前提是帶走宋的所有皇族,包括欽宗、徽宗、後妃在內的宋皇族共有四百七十餘人,隨從的家臣人數更多。由於這是連根拔起,宋之複活看似不可能,正因為對這一點放心,所以金才決定撤兵。

金兵撤退後,張邦昌就迫不及待似的宣布退位。沒有皇帝的存在,楚這個傀儡國家也就自然消滅了。

但如此一來,河南老百姓要由誰來照顧呢?政府機構依舊存在,公務人員都在等待命令。在這種情形下,發布命令的源頭——國家之主——是絕對必要的。

張邦昌抬出過去為哲宗皇後的孟氏,讓她以“宋太後”的身份實施垂簾政治。

孟氏沒有被帶到北方的原因是:她雖然過去是哲宗的皇後,但後來已被廢。由於是被離異的妻子,所以在宋的皇室名簿上並無其名。金是根據名簿拉人的,她因而沒有被拉到。哲宗是徽宗之兄,因此,孟氏是徽宗的兄嫂、欽宗的伯母。

如前所述,皇室名簿上記載其名而人卻不在首都的親王,隻有以使節身份於赴任途中為士民留住、後來奉詔受命當河北兵馬大元帥的康王一人。

康王趙構已返回河南,並且在濟州、濮州二地招募到八萬兵員。這支以救援首都為目的募兵卻沒有趕上時間,因為開封陷落得太快了。

二帝北行是這一年四月間的事。

五月,康王入住應天府(河南省商丘市)就帝位,並且改元為建炎。由於這不是因先帝死而即位,因此,沒有等到隔年便改元。

也就是說,1127年四月之前是靖康二年,五月起則為建炎元年。

聽到康王趙構進入應天府消息的張邦昌,立刻從開封趕赴該地,晉謁康王。張邦昌跪伏地麵,請求賜死。

“臣罪該萬死……”張邦昌嗚咽著道。

“讓你受苦了。”康王道。康王曾經以人質身份前往北方,張邦昌則以計議使身份與之隨行。康王對張邦昌有同病相憐的憐憫之心,應該是自然的事情吧?

“和皇上分手後,微臣著實吃了不少苦。”張邦昌回答。

由於更換人質,康王得以回到開封,張邦昌則跟隨肅王前往燕京。

“聽說你當上大楚皇帝,但那是被女真族所逼,無可奈何。女真軍隊撤退後,你立刻宣布去除帝號,朕對這一點深深嘉許。”康王以這些話安慰張邦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