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遊牧國家蒙古而言,一旦占領而置統治官員的土地,就是自己的地盤。因此,南宋派遣大軍到這個地方,是明顯地違反盟約之舉。——這批軍隊必須消滅!
出現在杭州南宋朝廷的,不是隻有蒙古使節,金國也派來一個名叫完顏阿虎的人,要求援助軍糧。
這不是單純地要求軍糧,其奏語是:
蒙古滅亡他國達四十之多,及至西夏。西夏亡後及我(金),我亡後必將及宋。唇亡齒寒乃自然之理……
金滅亡後,下麵將輪到南宋——這句話暗示的是,兩國必須結盟,合力抵抗蒙古。
唇亡齒寒。——這是多次在《春秋左氏傳》以及《墨子》等古代經典中出現的諺語,其字義全中國人都知道。
但迄今為止,這對“唇齒”關係並不和睦。金向對方要求歲幣,並且時而派遣遠征軍南下。對南宋而言,對方是侵占了一半本國版圖的敵對政權,恢複失地是優先於一切的國是。
南宋認為金陷於苦境,正是收複國土千載難逢的良機。南宋過去交戰的對象是金,而與蒙古軍不但無冤無仇,連接觸都沒有過。由於無冤無仇的對象提議合力夾擊夙敵金,南宋怦然心動之餘,接受了這個提議。
南宋派軍隊北上,與蒙古軍聯手包圍金哀宗逃抵的蔡州。蔡州被攻陷,金哀宗自殺是1234年正月的事,金王朝至此宣告滅亡。金王朝自太祖阿骨打建國後共曆經一百二十年,其間更迭的君主有十位。至此,南宋算是為被帶至北地、憤死五國城的徽宗和欽宗兩帝報仇了。
“現在該著手複興大宋帝國了!”杭州南宋朝廷當然意氣風發,一百二十年來的夙願終於達成了。攻打蔡州的軍司令官是孟珙。他是帶著兩萬兵馬和三十萬石糧食北上的。實際上,蒙古軍歡迎的與其說是兩萬兵馬,毋寧說是三十萬石軍糧。
“河南故地已經收複了。”
“聽說,不久就要遷都汴京(開封)……”
“不,那個地方已被蒙古人破壞殆盡,建蓋新宮殿需要一段很長的時間。”
“不管怎樣,我們遲早會回到北方。其實,臨安也是相當不錯的城市啊!”
臨安就是杭州。南宋在金的壓迫之下南遷,因此,杭州畢竟隻是臨時國都而已,人們心目中的國都仍是開封。皇帝臨時駐在的地方叫作“行在”,地方上的方言說成“Kim-sai”。在馬可波羅的《東方見聞錄》中出現以Kim-sai為名的大都市,指的當然是杭州。
“不管怎樣,我們先派遣謁陵使(以參拜並且祭祀先皇陵墓為目的使者)吧!”南宋理宗道。祭祀祖先陵墓之事荒廢一百多年了。
“現在既然已經收複失地,我們當然有這個自由。”這是每一個人的想法。
然而蒙古雖然向南宋要求援兵和軍糧,卻不曾答允要把河南之地還給南宋。這隻是南宋一廂情願的想法。
“派遣謁陵使後,以恢複舊國土為目的,必須派出軍隊。關於這一點,應該如何與蒙古進行交涉呢?”理宗如此垂詢大臣們。
“與蒙古進行交涉”宰相鄭清之以不解表情回答,“在我國的國土之內派兵,為什麼需要與人交涉呢?我們應該有這個自由。和蒙古交涉,反而會使他們得寸進尺的,因為他們是野蠻人。”
“要使他們不敢得寸進尺,我們應該派出大軍。”趙範接著說道。
趙範反對與蒙古結盟之事已如前述。他的弟弟趙葵也表示意見道:“蒙古人有弱肉強食的蠻風。既然要出兵,我們應該盡可能地動員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