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說司馬炎的光輝事跡,咱們先得說說司馬家族是怎麼來的。
司馬家族,是一個根黑苗正,從幾輩子起就做剝削農民兄弟的封建官兒老爺的這麼一個家族。
傳說中,司馬家族的祖先是黃帝的孫子顓頊(專須)的兒子重黎。顓頊讓重黎主管民事,重黎因為功勞大大被賜姓祝融。在當時那種原始社會解體、國家仍在萌芽的時代,主管民事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主管火事,比如說保管火種、製作火種。對於咱們的老祖宗來說,這火可是至關重要,所以這種官被稱為夏官,也有一種說法,重黎就是傳說中的火神祝融。也可以說,司馬家族就是火神家族、祝融家族。
據說,這祝融家族,從被封為夏官的那一刻起,就一直世世代代的擔任這個官職,這一幹就是一千多年,一直當到商朝滅亡、周朝建立。到了周朝,夏官的名稱改為了司馬,但權限基本還是保持不變。到了西周末年周宣王的時候,祝融家族的後代程伯休父,仍然一直擔任司馬這個官職,並且在任內因為戰功,被周宣王以官職的名字賜姓,從此,祝融家族就正式成為司馬家族。
秦朝末年,天下大亂,司馬家族裏出了一個叫司馬卬(昂)的風雲人物。這個司馬卬,本來是秦國末年起義、自稱趙王的趙歇手下的一個將軍,在進攻黃河北岸秦軍的戰鬥中,立下大功,所以項羽分封諸王時,把現在河南省黃河北岸的地方全給了司馬卬,首都就定在黃河北岸的朝歌(河南淇縣)。由於朝歌過去是商朝的首都,商朝又被人們稱作殷商,所以司馬卬就被稱作殷王。
不久,就爆發了大家都熟悉的劉邦和項羽爭霸天下的大戰,由於項羽是讓司馬卬實現封王夢想的大恩人,所以司馬卬堅定的站在了項羽一邊,結果兵敗被殺,他的後人們沒有改姓、也沒有逃難,世世代代就住在了司馬卬原來被封的那個地方,一直到東漢時期。
前麵的那些事情,因為年代實在過於遙遠,所以根本沒有辦法去證實它的真實性。在古代,很多顯貴的家族,都要想辦法把更早時期的聖人抬出來當成自己的祖宗,司馬家族後來成了第一家族,當然要給自己的出身打上廣告,所以,以上內容很可能是虛構的,因為這些內容是寫在專門描寫司馬家族的《晉書》裏的,為了保持對古老文化的敬意,我還是給予保留,給大家看看。
司馬家族真正最靠譜的祖先,是司馬炎爺爺的爺爺的爺爺,他叫司馬均。
司馬均是東漢時代的人,在公元115年的時候,被任命代理征西將軍。司馬均的本來官職是左馮翔太守(治所陝西高崚)。在東漢時代,長安和洛陽在一個省,都屬於司隸校尉(首都軍區司令)管理,今天的陝西這一部分,被分為三個郡,一個是京兆,也就是長安本身,一個是左馮翔,一個是右扶風,這兩個郡,就相當於我們今天的特別市,專門用來護衛西都長安。
當時的長安附近地區,已經連續經曆了很長時間的羌族起義,由於東漢政府一味打壓卻不知安撫,包括長安在內的整個大西北,也就一直陷入剿了再反、反了再剿的惡性循環當中。司馬鈞被任命為代理征西將軍的時候,羌族起義已經斷斷續續的鬧了六七十年了。
司馬鈞一開始的任務,是率領京兆、左馮翔、右扶風三郡共八千人的地方軍,配合護羌校尉龐參率領的中央軍,分兩路去討伐附近不肯歸附的先零羌部落。龐參的正規軍打到勇士(甘肅榆中東),被羌族將領杜季貢打敗,而司馬鈞率領的地方軍,卻一路凱歌,攻下了杜季貢的老窩丁奚城(寧夏靈武),獲得了一次輝煌的勝利。然而,杜季貢雖然被打敗,卻並沒有被打潰,他帶著人馬,一直遊蕩在丁奚城附近。
司馬防為了讓杜季貢斷糧,趁著秋收的季節,讓右扶風太守仲光帶著三千人,去搶收羌族人種的糧食。仲光本來和司馬鈞是同級,如今司馬鈞一下子成了自己的頂頭上司,就有點兒不服氣,他出了城,卻不聽司馬均的命令,而是直接帶著人就孤軍深入到羌族聚集區裏。就是仲光的這一次貪功冒進,讓杜季貢結結實實的抓住了機會,把仲光三千人馬團團圍住。司馬均在城裏聽到這個消息,對仲光不聽指揮亂行動非常氣憤,硬是見死不救,結果導致仲光戰死,自己也被下了大獄,後來在獄中自殺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