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進入曆史前台——2、在亂世中崛起(1 / 3)

東漢末年的大亂,在給許多家族帶來毀滅性摧殘的同時,也使得許多不那麼出名的家族,從戰亂之中得到崛起的機會。要說起東漢末年把司馬家族發揚光大成為名門望族的人,就必須說一說司馬防和司馬朗父子倆了。

司馬防年輕的時候在老家當官,後來進了首都洛陽,接連當了洛陽令(首都公安局長)和京兆尹(長安市長)。在司馬防當洛陽令的時候,他推薦了一個有誌青年當了北部尉(洛陽北區公安分局局長),而這位有誌青年,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魏武帝曹操。像當時很多居住在洛陽的京官們一樣,司馬防的好日子並沒有持續多長時間。董卓控製洛陽以後,司馬防又擔任了類似於文化部長的治書禦史,不久,董卓就把漢獻帝先強行劫持到長安,然後自己坐鎮洛陽,和東部中國的反董卓聯盟軍繼續對抗。

要說司馬防忠於皇帝,那是真沒的說。當時很多京官兒按照董卓的命令,要跟著漢獻帝一起西遷,司馬防毫不畏懼未知的前途,鐵了心的要跟著皇帝走到底。但是,忠心歸忠心,司馬防也不是一根筋,他自己忠心耿耿跟著皇帝進火坑,卻不願意讓一家老小跟著董卓和自己陪葬,於是,他秘密的讓大兒子司馬朗帶著一家老小,趁著整個洛陽城的人們都忙著準備搬家、一團混亂的時候,偷偷回到老家溫縣(河南溫縣)躲避戰亂。

司馬防雖然非常正統,但這並不妨礙他老人家一連生了八個兒子。古代每個有身份地位的人,除了名字以外都有個字。司馬防把他的八個兒子們的字,都在後麵用了一個“達”字,像大兒子司馬朗字伯達,二兒子司馬懿字仲達,三兒子司馬孚字叔達,所以當時的人就把司馬防的八個兒子合稱為“八達”,意思就是這幾個人孩子個個是前途光明的優秀青年,將來一定會飛黃騰達。

俗話說長兄為父,司馬朗是大兒子,自然就是長兄。不過,相對於其他的幾個弟弟來說,他真的太年長了。他在公元171年出生,比老二司馬懿還要大九歲,其他弟弟們和他的年齡差得就更遠了,真可以說是叔侄輩兒的關係了。

司馬朗從小就表現得非常聰慧,在同齡人中,反應和口才絕對是佼佼者。在他9歲那年,有個人來他們家,說著說著就提到了司馬防的字,在古代,字和姓名一樣,都屬於人的名字,晚輩或者下屬直接稱呼輩分、地位比自己高的人的名字是很失禮的。估計這個人和司馬朗是平輩兒,或者年齡沒有司馬防大,一聽那人提到老爸的字,司馬朗就覺得非常不舒服,對那個人說:“怠慢別人父母的人,也不會尊敬自己的父母。”那人一聽,覺得特別不好意思,趕緊向司馬朗道歉。

司馬朗12歲的時候,經過考試,當上了本地的童子郎。這個童子郎,不是一個官職,而是漢朝專門給通曉儒家學說的小孩兒頒布的稱號,就好比現在的十大傑出兒童一樣,是全縣、全市裏在出類拔萃的小孩兒才有資格評選的,由此我們也可以見識到司馬朗的水平有多高。

要說這個事兒,本來是個好事兒,可是到了司馬朗身上,就弄得一波三折。因為,無論是個頭兒還是塊頭兒,司馬朗都比同齡人大了整整一圈兒,怎麼看都不像是個孩子,倒是非常像個小夥子,主考的考官一見他這個模樣,就懷疑他把自己的實際年齡報小了,於是把他叫住,非常嚴厲的責問他。司馬朗還是個少年,一看那個三堂會審的駕駛,不但沒有被嚇住,反而振振有詞的說:“我從內到外,打小就這麼寬大,我雖然歲數小,談不上有多高尚,但也不會為了提前出名,就虛報年齡”。在場的考官一聽司馬朗說得頭頭是道、有條有理,就相信了他的話。

在司馬朗14歲那年,爆發了震驚全國的黃巾起義,而他們一家所在的溫縣,就緊挨著名副其實的重災區冀州(河北南部)。當時,曾任冀州刺史的李邵住在離溫縣不遠的野王(河南沁陽),由於害怕黃巾軍打過來,就想帶著鄉親們遷到離暴亂地區稍微遠一點兒的溫縣。這個時候,司馬朗正在野王,他一聽說李邵想要逃走,就趕快去勸他說:“野王和溫縣是唇齒相依,離得實在太近了,即使跑到溫縣,黃巾軍幾天就能打過來,根本起不了什麼實際作用。您是鄉親們的主心骨,現在敵人還沒有打過來您就逃走,野王一定會立刻陷入混亂。”但是,由於司馬朗人微言輕,李邵又逃跑心切,所以他不肯聽司馬朗的建議,還是逃跑了。李邵前腳一走,野王的社會治安果然崩潰,老百姓要不跟著他逃到溫縣,要不就地做起了強盜。

還是青少年的司馬朗,就多次表現出超人的見識,這自然逃不過身為父親的司馬防。尤其在董卓要遷都的時候,在其他七個兒子都還是未成年人的情況下,司馬防所能指望的,也就隻有司馬朗這個二十多歲的青年小夥兒了。對於司馬防來說,司馬朗既是長子,又是助手,他還是家裏的頂梁柱,是司馬家族能夠順利度過全國性災難的希望。

司馬防把一家子交給司馬朗,自己當然就做好了為國捐軀的準備,司馬朗也抱著和父親訣別的悲壯心情,立刻組織大家收拾家當。正在準備完畢、一家人準備偷偷從洛陽溜走的時候,不知道哪個混蛋發現了司馬朗的行動,向董卓告了密。於是,董卓的士兵立刻闖進門來,把司馬朗給抓走了。

司馬朗的才學,早就被董卓所欣賞。所以當司馬朗被帶到董卓麵前的時候,這個殺人魔王並沒有像往常一樣把司馬朗一刀結果,而是非常溫和的跟他說:“小夥子,你和我早死的兒子是同歲,我這麼看好你,你怎麼這麼辜負我呢!”司馬朗一點兒也沒有害怕,昂著頭說:“大人您憑著超出常人的美德,在天下大亂的時候,鏟除邪惡、收攬人才,您這麼謙虛謹慎,天下一定會再次安定。您的威嚴和德行是那麼盛大,您的功勞和業績是那麼顯著,然而戰爭一天天興起,各州各郡紛紛陷入混亂,老百姓不能安家樂業,隻好背井離鄉、到處流浪,雖然四處的關卡嚴防死守,對流浪的人嚴刑重罰,也不能製止,我之所以也去逃難,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希望您看在我以前的表現上,對我網開一麵,這樣您的名字就能與日月同輝,即使伊尹和周公這樣的名宰相也不能和您相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