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進入曆史前台——2、在亂世中崛起(2 / 3)

司馬朗的一席話,既拍了董卓的馬屁,又說明了自己搬家純屬是害怕打仗,而不是什麼想要背叛。董卓本來就很欣賞司馬朗,被他這麼一捧,覺得非常高興,就原諒了他。司馬朗就這樣撿回了一條命,但經過這次的折騰,更加堅定了他離開董卓的決心。這一次,為了更保險,司馬朗給董卓手下管事兒的人送了大批金銀財寶,求他們找個借口讓自己帶著家人公開合法的離開洛陽。有了錢財的幫助,董卓的手下就不斷勸這位殺人魔王放司馬朗回老家,董卓本來就非常喜歡司馬朗,看有人為他說情,也就臨時心軟,特別準許他在絕大多數人都要遷往長安的時候,帶著一家老小回到溫縣。

司馬朗被允許放行,立刻和老爸司馬防含淚訣別,一路上風餐露宿、馬不停蹄,終於逃回了老家。這時,由於誰也不願意消耗自己的實力,反董卓聯盟軍的攻勢幾乎陷入停頓,司馬朗看到這種情況,知道這些打著勤王旗幟的聯軍早晚得分崩離析、各自為政,就勸鄉親們說:“董卓犯上作亂,被天下人仇恨,這正是忠臣義士保家衛國的時候。咱們這個地方,南邊緊挨著首都,東邊又挨著成皋關(河南滎陽汜水,洛陽的東大門),反董卓軍如果前進不了,肯定要占領我們這裏,到時候遍地兵匪,想過安生日子都不行了。黎陽(河南浚縣)是個大兵站,那裏的營監謁者(軍營指揮官)趙威孫,娶的是我們溫縣的女人,如果咱們全鄉人都去投奔他,一定能安身立命,以後情況發生變化,咱們再回來也不晚。”

司馬朗的看法,當時沒有幾個人認同。因為,在部隊並沒有打過來的時候,誰也不願意眼睜睜的扔掉房子、田地去逃難,最後,隻有一個叫趙谘的人帶著一家子跟著司馬朗跑到了黎陽。幾個月以後,反董卓聯盟軍果然占領了溫縣,由於聯軍將領各懷鬼胎,聯軍陷入混亂,很多士兵幹脆當起了強到,溫縣留下來的絕大多數人,將近一半兒都死於燒殺劫掠。

公元194年,曹操和呂布爭奪兗州(河南東部),雙方大打出手,黎陽和兗州僅僅隔著一條黃河,為了防止萬一哪一撥大兵再打過來,司馬朗又帶著一家人回到溫縣。這一年,中原地區發生了嚴重的饑荒,連最擅長搶糧的軍隊都吃不飽,跟別說不會搶糧的老百姓了,到最後實在逼急了,人們就開始吃人。司馬朗一家在溫縣是大家族,由田有人,所以他們家的糧食還是夠吃的,在這個糧食比黃金還要值錢的年代,他竭盡全力的收留和幫助那些吃不起飯的人,最重要的是,在肚子都岌岌可危的情況下,他仍然教導自己的弟弟們用功讀書,從來沒有因為全國性的戰亂,而荒廢了這七個弟弟們的學業。

可以這麼說,在司馬防遠在長安、音訊全無的情況下,如果沒有司馬朗這個二十出頭兒的小夥子獨立支撐,他的七個弟弟們別說學文化,恐怕早就沒命了。可以這麼說,是司馬朗保住了這個大家族從肉體到精神上的完整,他實在是東漢末年司馬家族得以幸存的首席功臣。但司馬家族的幸運還不止如此,更為幸運的是,在長安的司馬防,也在長安城接連不根據斷的內亂中幸存了下來,最終輾轉和家人相聚。

史書上沒有明確記載,司馬防是在什麼時候從長安逃回來的,但公元196年漢獻帝逃出長安的時候,基本所有忠於他的大臣,都跟著他跑了,相信司馬防也不至於獨獨留在長安。不管怎麼說,當司馬防和家人再次相見的時候,相信眼淚和感慨一定是少不了的,災難並沒有拆散這個家庭,相反讓他們更加牢不可摧。

在一家團圓以後,司馬朗也由於父親的關係,正式加入曹操陣營。根據《三國誌》記載,司馬朗22歲那年,已經被任命為司空的曹操請到自己的司空府裏任職,不久就當了成皋縣令,後來因為生病辭職,不久又重新出山,到安平郡堂陽縣(河北新河)當了縣令。根據《三國誌》的記載,司馬朗在公元217年,也就是他本人47歲那年去世。這麼算來,司馬朗22歲那年,才是公元192年,可是根據許多史書記載,曹操是在公元196年11月把漢獻帝迎到許昌以後,才被封的司空,這前前後後差了4年。曹操被封司空的時間不會錯的,而且當他控製堂陽的時候,時間最早都已經是公元204年以後了,那時候,司馬朗別說22歲,連32歲都有了。所以,最符合所有條件的解釋就是:曹操剛剛興起的時候,司馬朗還領著一家老小在老家溫縣躲避戰亂,最早在他26那年,他才投奔了曹操,後來,最早在他34歲那年,他才當上了堂陽的縣長。

司馬朗兄弟自小受到的就是嚴格的儒學教育,儒家曆來講的就是仁愛為本、教育為主,所以,司馬朗在治理地方的時候,仍然堅持寬厚仁愛的政策,也從來沒有不用鞭刑和杖刑這類懲戒類的刑罰,老百姓感受到了司馬縣長的溫暖,都非常自覺的遵守法律,在那種兵變、民變此起彼伏的亂世之中,司馬朗治理下的堂陽,成為一個難以置信卻又不得不信的人間天堂。

有一件事兒,可以說明司馬朗被老百姓愛戴到什麼程度。當時,曹操已經基本掃平河北的袁氏家族,把根據地也遷到了鄴城(河北臨漳),為了在不久的將來征討南方,曹操在鄴城郊外搞了一個巨大的水池,專門訓練不熟悉水戰的北方軍隊。司馬朗所在的堂陽離鄴城非常近,而且和那裏共飲一條漳水河,所以他就接到了一個任務,給水軍造船。當時,鄴城也正在大規模建設之中,附近的百姓很多都被征到那裏蓋房修牆去了,司馬朗又要派人去鄴城幹活,又要造船,人手特別緊缺,很多百姓怕司馬朗不夠人手,幹完鄴城的活兒以後,又偷偷的跑回老家幫司馬朗造船。我們要知道,當時被國家征去幹活兒,老百姓不但沒有工資,還要自帶糧食路費,堂陽縣這種自願加班兒的情況,別說在北方,就是在全國,都難得一見,也就是司馬朗有這個魅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