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的是,曹植以前和曹丕爭奪過繼承人的位置,就從這一點上來說,曹丕的兒子曹睿也不可能聽他的話,曹植不久就鬱悶的死掉了,曹家人仍然被全力壓製,絲毫看不到任何為國家效力的希望。有一天,曹睿和從曹操時代就加入曹家的老臣陳矯聊天兒,聊著聊著就說到了司馬懿,曹睿說:“司馬懿忠心不二,算不算是國家棟梁?”陳矯卻說:“全國上下都對他非常景仰,但國家能不能依靠他,我就不知道了。”從史書上來看,陳矯是第一個說司馬懿壞話的人,結合他一生的作為,我們不能說他是心胸狹窄,那麼這樣的人在司馬懿威名正盛的時候說出這樣的話,恐怕就不隻是嫉妒那麼簡單了,我認為,他是在警告曹睿,國家大事實在太重要了,以至於不能完全交給任何一個人,國家要安定,就必須要保持政治力量的平衡。
到了曹睿大造宮殿的時候,很多大臣都上書反對,但他們大多都站在不可濫用民力的角度上來進行批判,第一個明確警告曹睿要注意手握兵權的異姓將領的人,是當時的中書侍郎(皇帝辦公室主任)王基。王基在勸阻曹睿的信裏有這麼一句話:“現在,敵國還沒有消滅,勇猛的將領一個個手握重兵,加以限製就沒法對付敵人,但手握兵權太久,一定尾大不掉,給子孫後代留下禍根。現在,正是國家全盛的時期,不去全力除掉內部的災禍,將來如果後世的皇帝軟弱無能,恐怕國家要出大事。”
如果說曹植、陳矯這些人,還是在隱蔽的警告曹睿要注意極度壓製皇室所帶來的巨大危險,那麼王基就把這個問題完全挑明了。不久,在重建崇華殿淩霄閣的時候,剛剛搭好腳手架,就發現喜鵲在架子上麵搭窩築巢,古人都非常迷信,曹睿不知道這代表了什麼意思,就找到一個叫高堂隆的大臣,問他這是什麼征兆。
高堂隆曾經當過曹操的軍議掾(軍事參謀),他是曹操一手提拔起來的,可以說,他是絕對忠於曹家的。高堂隆其實也已經深刻意識到曹魏帝國嚴重壓製皇室所帶來的隱患,曹睿一問這個問題,他馬上就利用這次機會警告曹睿。高堂隆說:“《詩經》裏曾經說過,喜鵲築巢,斑鳩占據。如今大建宮殿,更建造淩霄閣,而喜鵲在上麵築巢,應該是宮殿無法完成,不能住進去的預兆。老天爺就是在警告說,宮殿沒有完成之前,就落到異姓人的手裏。這是上天的警告。”曹睿看到信以後雖然萬分感動,但是沒有任何實際行動,異姓人,像司馬懿,仍然或者手握重兵,皇室的力量仍然極度衰弱。
兩年之後的公元237年,高堂隆病危,臨死前,他再次讓人代筆給曹睿寫信,勸他幡然悔悟、不要隻顧享樂。在信裏,他有這麼一段話:“先帝爺剛剛建國的時候,傳說皇宮裏有一隻燕子生出一隻口爪全紅的老鷹。這個預兆是說,應該嚴防帶領重兵的將領在內部發難。我建議,最好讓所有的親王,都在他們的封國裏設立軍隊,像棋子一樣分布在全國各大城市來保護首都和皇帝。”曹睿雖然親手寫下詔書慰問高堂隆,但是直到高堂隆死的那一天,都沒能在加強皇族力量的問題上做任何部署。
隨著時間的推移,曹操時代遺留下來的為數不多的老臣,像陳群、陳矯、高堂隆等等,一個接一個的去世了,司馬懿不僅官位第一,資曆也逐漸成了名副其實的第一。
公元238年1月,曹睿把鎮守西北的司馬懿調回洛陽,讓他消滅盤踞東北半個多世紀的公孫家族,司馬懿長途奔襲,利用將近一年的時間,徹底的解決了中國北方最後一個不服從中央的割據勢力,使得魏國的實際控製範圍進一步擴大。司馬懿的威望和功績,也隨著曹魏帝國的鼎盛而達到頂峰,很多人都認為,在司馬懿的守護下,曹魏帝國的全盛時期就要到來了。
然而,一個消息,很快把人們對未來的憧憬打得粉碎,因為就在司馬懿消滅公孫淵的同時,曹魏帝國的皇帝曹睿,在僅有34歲的時候,卻一病不起了,其實一病不起還不打緊,關鍵是他的後事還沒有托付,因為他還沒有親生的兒子,曹魏帝國的繼承人,這個時候還並不能讓人心服口服的確定是誰。
曹魏帝國的命運,也隨著曹睿的病重,又一次陷入了撲朔迷離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