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半吊子的何晏後來娶了曹操和杜夫人的女兒金鄉公主,做了曹家皇室的女婿。即使這樣,曹丕也特別不喜歡他,等到他登基以後,沒有給何晏任何官做,曹睿在位的時候,也特別討厭這種華而不實的人,所以仍然沒重用何晏,隻能當一些清水衙門裏的閑職。曹芳即位以後,自以為是的何晏雖然也瞧不起曹爽,但為了升官發財,還是去拍曹爽的馬屁,曹爽覺得何晏能說會道,也想利用他的名聲,就開始重用何晏,讓他做了散騎常侍(皇帝騎馬侍從官)、尚書(國務院部長)。
客觀的說,何晏還是非常有學問的,他不僅精通儒家學說,還精通道家學說,還寫了很多關於儒道兩家學說的著作。但是有文化和會做人是兩回事兒,何晏又自大又隻會耍嘴皮子,什麼實在事兒也不願意幹,一句話概括,他的名聲遠遠大於他的實際。
曹爽的第二個高參,叫鄧颺,字玄茂。據說他的祖先,就是東漢王朝的首席開國功臣鄧禹。
鄧颺年紀輕輕的時候,就已經在洛陽城混成了一個名士。曹睿時代,他被任命為洛陽令(首都市長),後來因為犯錯被免職,不久又被起用,到中書(皇帝辦公室)去做事。鄧颺是名門名士,又是豪門公子,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很快,像鄧颺這樣的一幫公子哥兒就聚在了一起,還自發的組成了一個青年文化明星組合,叫做“四聰八達三預”。
這十五個人,全是名門或者當朝權貴的後代,其中最知名的有:夏侯淵的孫子夏侯玄、西漢時代光祿大夫(國務顧問)諸葛豐的後人諸葛誕、鄧颺、李勝,夏侯玄等四個人,因為名聲最高,被成為“四聰”,諸葛誕這些人就被稱為“八達”,而劉放的兒子劉熙、孫資的兒子孫密、吏部尚書(人事部長)衛臻,因為他們的老爹正當權,雖然名望不夠,也特別被準許加入,成為這幫名士的預備隊,簡稱為“三預”。
這幫公子哥兒們混在一起,整天互相吹捧,漸漸弄得整個洛陽城都知道了他們的名聲。當時,曹魏帝國一直實行的是嚴格的政府說了算的用人機製,對這種小圈圈一直都是嚴厲打擊,所以弄到最後,當時的老臣、司徒董昭就向曹睿告了這些人一狀,曹睿非常生氣,把這些個“四聰”、“八達”集體了撤職。直到曹爽成為輔政大臣,才又把鄧颺請了出來,讓他做自己的長史(首席副官),同時在朝廷裏擔任侍中(皇帝高級顧問)、國務院部長(尚書)。
曹爽的第三位高參,叫丁謐(密)。
丁謐,字彥靖,他的父親丁斐,和曹操是老鄉,因為這個原因,曹操特別寵愛他。丁斐特別貪財,經常貪汙,而且總是被發現,曹操因為丁斐確實有才幹,雖然撤了他的職,但最後仍然把他召回來做官。丁謐和他父親性格不太一樣,非常孤僻高傲,從小就不愛和人交際,隻是呆在家裏讀書。
曹睿時代,丁謐一家常住在鄴城,剛到那裏的時候,還沒有住處,就借別人的空屋子住。由於丁謐愛讀書,也就也混了一個名士的稱號,當時很多曹魏帝國的親王也住在繁華的鄴城,知道丁謐沒有屋子住,就主動去找他,想讓他住到自己的地方去。要說這些王爺們,雖然形同囚犯,但好歹也是皇子皇孫,主動來接丁謐,已經給足他麵子了,可是丁謐見到這些王爺們瞧也不瞧,連起身迎接一下都懶得起,隻是告訴他的仆人們說:“這些都是什麼人啊,把他們給我轟走!”
王爺們本來是一片好心,現在落得這種招待,氣得紛紛向曹睿告狀。曹睿聽到這個消息,也非常氣憤,就把丁謐給關進鄴城大獄,後來考慮他畢竟是功臣的後代,不久就叫他出獄了。丁謐雖然非常沒有禮貌,但也算有些才氣,曹睿雖然氣他過於狂傲,不過當聽說他很有些才幹的時候,還是讓他出來到度支(軍事後勤部)裏去做事。
丁謐外表狂傲不羈,但他其實也是看人下菜碟兒的,他雖然敢對沒有任何實權的皇室親王們無禮,但是對曹爽這些重臣的後代,就顯得非常友善。比如說,丁謐和曹爽的關係就一直非常好,還在曹睿時代,曹爽就好幾次在曹睿麵前誇獎丁謐,等到掌權以後,曹爽立刻就把丁謐提拔為散騎常侍(皇帝騎馬侍從官),同時兼任尚書(國務院部長)。
曹爽的第四位高參,叫李勝。
李勝,字公昭,他的父親李休,曾經在張魯手下當差,曹操還沒有攻打漢中的時候,他就已經勸張魯投降曹操了,當然,那個時候張魯是不會聽這種意見的。等到張魯投降曹操,李休因為之前曾經勸過張魯,被曹操特別任用,接連擔任太守(市長),最後讓他當了議郎(參議員)。
因為父親的緣故,李勝打小就衣食無憂,年少的時候,就已經在首都洛陽結交權貴、遊走名門。李勝也是年輕的時候就已經和曹爽成了鐵哥們兒,而且他也和丁謐一樣,也成了“八達”的成員之一。當然,最後他也和丁謐那些人一樣,被趕回家了。等到曹爽輔政的時候,李勝立刻被任命為洛陽令(首都城最高長官)。
曹爽的第五位高參,叫畢軌。
畢軌,字昭先,他的父親畢子禮,在曹操時代曾經擔任過典農校尉(武裝屯墾司令)。
曹睿還是太子的時候,畢軌曾經在他身邊擔任文學(文化顧問),沒過幾年,就到地方上去曆練,等到曹睿即位以後,畢軌因為是老屬下,就立刻回到朝廷當了黃門郎(皇帝秘書侍從),在曹睿身邊當值。因為和曹睿關係好,他的兒子還有幸贏取到了曹魏皇室的公主,畢軌也因此成了皇親國戚而更加受到重用,出任並州刺史(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