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春雨霏霏(1 / 3)

轟隆!!

東皇誕六百四十四年,伴隨著一聲春雷,雨水如期造訪了東南小國霏國,人們的臉上一如既往的陰鬱。

請不要誤會,其實他們沒什麼不滿,隻不過,在一個一年十個月在下雨,區別不過是毛毛雨、小雨、中雨、大雨、暴雨還是特大暴雨的國度裏過了半輩子,陰鬱,已經成為他們最正常的情緒。

如此詭異的氣候源自西麵月牙狀包住霏國的止雲嶺。顧名思義,東海來的雲氣被止雲嶺阻擋,於是就源源不斷下起雨來。

因為氣候問題,野外隻有少量耐水的灌木和草本植物,莊稼是完全種不活的,能獵捕的野獸也極少。非要搞第一產業的話隻能到東麵雨水彙成的沼澤中捕魚,但凶猛的鱷魚水蟒、毒蟲陷坑顯然會令這種行為得不償失。

而且霏國國民也沒必要冒這種險,因為他們從事著更加有前途的職業——黑店老板。

所謂敗也止雲,成也止雲。止雲嶺造就了霏國的淫雨;但它往西接著延綿數千裏的南嶺,往東則是沼澤彙成霏河,東出八百裏入清江,於是也造就了從東域下南域的一條重要商路。憑著這種曠世地利,霏民都集中在“三百裏晴道”兩邊,或開酒肆茶樓,或開客棧驛店,生活水準較之尋常小國要好上太多了。

……

一輛馬車走在“晴道”上,所謂“晴道”是官道中間以大塊石板鋪設的一段路麵,寬三丈,高出兩邊三尺,其上以木架搭了護欄和梁架,以瓦片遮頂,飛簷飄出丈餘,風雨不能侵。

“真真奇哉怪也!”

一個眉清目秀但過於文文質彬彬的少年邊趕著馬車,邊打量著“晴道”兩側車水馬龍的沙石路,他身穿素色深衣,頭發束得極整齊,以玉簪穿之,以服飾論大約是來自官宦人家。

“既有良道於此,如何竟去行那泥濘窪路?”

一張小臉從車簾後探了出來,雖稚氣未脫,頭上雙螺髻顯得活潑可愛,但如畫眉目已稍見風情,來日必是個天香國色無疑。此刻少女一雙明眸中卻盡是憂色,顯得極是柔弱。

“哥哥,似乎……有點不對勁啊。”

少年亦察覺了,雖然雨中看不太真切,但隱約可見泥路上行人都對著他們指指點點。

“正是,莫非他們終於明白了,此石板之道較之其沙石之道更是舒適?”

少女沒有理會哥哥的夾纏不清。

“哥哥……不如我們掉頭吧……我真的感覺不太好。”。

少年沉吟半響,又看了看前頭那裝潢豪華的馬車,搖頭晃腦道。

“小妹不必多慮,先聖有言:‘道者,民之所以行四方也’,此乃道,吾亦民也;且前方既有車馬,可見吾等但行無妨。”

少女心想,這又是什麼歪書裏看來的廢話,但哥哥已經作出決定,論長幼之序,小妹自當遵從。

前行十裏,前方出現一個關卡,數人用木柵擋於“晴道”中,前麵馬車上的車夫說了句話,便被畢恭畢敬的放了過去,但到少年的馬車時,幾人卻圍了上來。待馬車停下,一個慈眉善目的老漢上前作了個揖。

“這位尊貴的少爺,您能使用我家‘晴道’,真是讓小人不勝榮幸。此處道路養護費總共是一百二十刀,謝謝惠顧。”刀幣乃是曦朝通用貨幣。

少年不知道一百二十刀已是普通人家幾年的花銷,隻是皺了皺眉:

“為何又要收費?入國之時不是方收過嗎?”

“回少爺的話,方才那是王上收的關稅,與小人道路養護費無幹。少爺有所不知,此處終年下雨無停歇之時,小人太爺爺見過路商旅行走艱難,遂發宏願要修一條無雨水的康莊大道,傾盡萬刀家財,耗四代之功,終於在小人這一代修完。”

少年肅然起敬:

“此乃愚公移山之善舉,先生一族大仁大義,失敬失敬。”長長一揖。

“嗬嗬,不敢當。”老漢和藹地一笑,“本來這為民做事,家財耗光了也沒什麼。但是這‘晴道’需時常補鋪石板,修葺頂棚,加添瓦片,人工既多,材料更需從國外運來,所費甚巨,隻得請過路貴客資助少許養護費用。”

“原來如此,此乃義所當為之事。”

少年當即低頭掏出太陽紋彩錦錢袋,上墜醉仙望月配。老漢數人眼都直了,心想這次果然釣到大魚了。可惜他們見識不足,假如他們能認出這個玉佩,就會知道這條魚的確很大,大到能把他們的船給吃了。

“啊,在下還有一事不明,想請教老丈。”

少年突然停手抬頭,出於極高的職業素養,老漢一瞬間就回複慈祥麵目,隻是後背已冷汗直冒。

“少爺但問無妨。”

少年一指石子路上的車馬。

“既有如此良道,商旅為何皆行兩側之沙石路?”

“哦,他們不是過路商旅,而是鄰國小販,少爺你看,我國無法種植作物,百姓衣食皆需鄰國販運。這些小販每日來往,熟悉道路,不需占行晴道。”

少年一看,果然不少牛馬車停在道旁卸貨,或是拐入小巷。其實很車馬不過是停下打尖的商旅,少年自是無從分辨。

“原來如此,昔日隻聞霏國多雨之名,不想百姓有此苦處。”少年搖頭歎息,然後取出一塊金葉子,塞到老漢手中,“此番出門倉促,所攜資財不多,無以相助貴國,實是慚愧至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