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我的學校我作主(二)(1 / 3)

12我的學校我作主(二)

在搞定了供銷社之後,林新貽馬不停蹄地跟王二彪踏上了前往全國各地進貨的征程。

從市供銷社隻能獲得一半的貨源,剩餘的缺口隻能靠自個來解決。在物資極度缺乏的華夏三十三年,想大批量進貨已經成為林新貽心中一種奢侈想法。

林新貽進貨的重點並沒放在所謂的大件商品之上,原因很是簡單,就算在流花市如此偏僻的地方,也已經有很大一部分的商人們開始囤積居奇,他們囤積的物品跟大地市的商人們步調驚人的一致,都是鋼材水泥等基建物資和彩電冰箱之類的家用電器。囤家電在今天看來是多麼不可思議的一件虧本生意,而在華夏三十三年,一些先富起來的中產者把存款從銀行提出來,走後門去換成若幹彩電冰箱,給每個子女先囤積一台以備將來婚嫁用。

不走尋常路,這是林新貽奉行的策略。如果都邯鄲學步,那能賺到多少屁錢?

林新貽的進貨觀點很簡單,越大的物件我越不進,要進就進些小市民一定會用到的東西,雖然成本低,利潤低,可架不住出貨量大啊。

你想想,這大物件如冰箱電視什麼的,這工薪階級要湊幾年的工資才能買得到啊。還不如開門七件事賺得多。

對!林新貽要進的重點就是柴米油鹽醬醋茶。一旦發生瘋狂搶購風,對於那些沒有這麼多錢的普通家庭來說,搶購的唯一商品就隻能是價格低的貨品,除了開門7件:‘柴米油鹽醬醋茶’,還能是什麼!

當然,手紙可能也會脫銷,所以在臨出差前,林新貽還特意叮囑了唐伯衡:老唐,現在已經到了關鍵時刻,校辦工廠除了一半給挪出來當超市,還有一半先暫時別拆掉,可以繼續招聘員工加班加點地生產手紙,千萬別怕手紙滯銷。雖然倉庫裏還存有大量手紙沒賣掉,但你要相信我,時機一到,手紙翻三倍都能賣空。

唐伯衡哪能不相信林新貽啊。而且就算失敗了,那也是林新貽欠了自己一個天大的人情。華夏這社會,欠什麼都好償還,就人情債不好還。

在林新貽出差的這段時間裏,市一中的校辦工廠非但沒停止滯銷多年的手紙生產,相反還開足馬力加班進行生產,這讓不少學校的老師議論紛紛,尤其是常務副校長翁建聰叫囂反對得最厲害,三番五次地向張百臨提意見。但張百臨早已得到唐伯衡的私下保證,出於用人不疑的原則,張百臨沒搭理翁建濤:老子在市一中最大,隻要還沒離開市一中,你姓翁的就對就是無效,黨的民主原則是建立在集中的基礎上。

一個月之後,林新貽風塵仆仆地與王二彪返回到流花市,尤其是王二彪,本來挺富態的一個人,都瘦了不止三圈,跟竹竿似的。

唐伯衡乍一看到王二彪都不由愣了一下,笑道,

“大師,您看您的這位手下。跟您一同出發的時候,還是壯實得跟頭牛一樣。才過幾天啊,他居然瘦成那樣,而大師您就沒啥變。不會是所有的事情都給了二彪做了吧!”

林新貽道,

“唐校,您可不知道外頭有多亂。我跟二彪兩個為了能取到貨,那是從千軍萬馬中殺了進去。凡是工廠,門口外都堆積了過千的提貨商,越大的廠子人越擠得很。

在一旁的王二彪腹誹不已,

“你哪有耗什麼力氣,還不都是我衝在前,你跟在後麵。要被擠成麵團的也是我!”

“好了好了,別訴苦了。隻要能讓校辦企業起死回生,我便能官升一級。”

“真的?”林新貽眼眨了眨。

“老張已經說了,隻要校辦工廠真能扭虧,他下死力氣保薦我當正校長。”

在林新貽出差所經過的十餘座不論大小的城市裏(這裏所說的不論大小,最小的也比流花市來得大),最統一的一幅景象便是無處不在的排隊,而且越往北走,這城市裏百姓的隊伍那是越排越長,搶得越厲害。

出於對漲價的恐慌性心理,人們開始‘搶’東西。許多人半夜三更就去排隊,到供銷社商店開門的時候,大家都凍得瑟瑟發抖。

早上8點半開門,10點多東西都全賣光了。

林新貽也特意隨著人群衝進各個城市的供銷社屬下的商店觀摩,那裏的商店跟流花市商店沒什麼區別,也是什麼都賣,化肥、農藥、肥皂、煤、補藥、電池、糖果、餅幹,數量上會比流花市的來得多些。

林新貽親眼目睹了已經被煽動起來的民心。商店門一打開,立刻就見人海如潮水般湧入,隨後又如退潮般搶光商品後轉移陣地。百姓們那是見到貨架上有什麼就搶,也不問能用得上。特別是火柴、肥皂,100盒100盒地買,幾乎從倉庫出來,還沒上架,就斷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