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開發力度加大,帶來的環境問題也接踵而至,河流汙染、森林麵積減少、土地荒漠化,這些問題在許多國家都成了一件讓人頭大的事。北灣是最早注意環境的地區之一,其中工業化程度最高的鈴草國最能體現。在別的國家還在往河裏排汙水倒垃圾時,鈴草國已經建好了汙水處理廠和垃圾回收廠。
既然是講生活,那就先從生活垃圾講起。先舉幾個反麵例子,北灣的宗主國仙麗國的衛生狀況,仙麗人的清潔概念嘛,不能說人沒有,人家至少會保持自己家裏整潔,在自己家打掃完後,垃圾、汙水、殘羹剩飯什麼的袋子一裝,隨手往窗外一扔,有時連糞桶都直接往外倒,就這麼丟在大街上,長此以往街道上就都是各種各樣都生活垃圾,散發的味道冬天都擋不住。其實仙麗國也曾幹淨過,在1921年之前。仙麗國的這些狀況直到30年代,國家開始治理環境衛生時才勉強遏製。而同一時期的北灣,街頭隨處可見有垃圾桶,再遠點還有垃圾站,垃圾站定期都會有人過來收走,這些垃圾最終會被回收或是焚燒,此外街道還會有居民主動打掃。生活汙水會通過管道排走,一直排到汙水處理廠,進入汙水後,大部分殘渣會和垃圾場的廚餘垃圾一起製作成農肥,其餘的水在達到標準後才會排入河流。這一套流程已經達到了現代的水平,而北灣在100年前就已經實現。
城建是城市繁榮的外在表現,當時的北灣受條件,限製並沒有建多少高樓大廈。街麵上的建築都隻有五六層高。北灣城市住房都是筒子樓,類似於現代的小區,當時的小區中規中矩的,沒有像現在有那麼多華麗的裝飾,因為都是以住為目的,沒人對房子有審美概念,能住就行。也沒有地下停車場,北灣主要流行電動車,至今電動車都是大多數北灣人的優先選擇,北灣的電動車續航可達500公裏,為此北灣的電動車不僅允許上高速,還有專門供電動車行駛的高速公路。這樣北灣的汽車就少了很多,也就不需要那麼多的地下車庫。北灣的城市居民樓都是五六層高,住房是分配製,隻要參加工作滿3年,國家就可以免費贈予一套房子,即使後來辭職,這個房子依舊屬於你。但這個政策還有一點有些雞肋,如果換了工作想要換房子,房子是不能換的,你的就是你的,當時房子是完全實行分配製,所以想買還沒得賣。北灣人對建築的審美都放在商業場所,如小街、市場、貿易中心等,以及港口、火車站、汽車站。交通場所都或多或少承擔著貨運業務,也算半個交易場所。北灣的建築外觀會根據地區而有所不同,烏鄉國森林覆蓋率高,許多建築都是木頭搭建,尤其是鄉下,城市中建築即使用鋼筋混凝土搭建,外層也會貼上一層木頭牆壁,木頭一般會刷上白漆,烏鄉國建築風格普遍類似於歐洲城市和小鎮的風格,而鄉下的農村住房基本就是美國的鄉下別墅;青沿國的建築就和中國比較像了,因為都是平原,以耕地為主,首先鄉下建築就特別像江蘇北部地區農村房,雖然地方的緯度比東北還高,但人們的生活習慣都與蘇北相似,而城市建築的整體風格更像是蘇北的城鎮;鈴草國作為工業起步的國家,城市的繁華程度當然會高一些,城市都是清一色的高樓大廈,其實也不怎麼高,但是建築都是追求當時的國際文化,而農村地區建築類似於朝鮮和日本。
以上都是北灣上世紀30年代的麵貌,但北灣也並非沒有缺點,北灣的軍隊建設逐漸落後。北灣三國建國至今隻和仙麗國打過仗,軍隊戰鬥經驗也都按照第四次遼東灣戰爭來,其次北灣軍事上的主要威脅也來自仙麗,所以北灣的軍事力量大都集中在東部的鈴草國,對其他方向的可能成為的敵人毫無防備。這些缺陷都為後來的北灣帶來深重的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