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灣人在軍事上的發展並沒有停止過,1964年,經過全北灣上下的不懈努力,北灣人研發出了自己的第一款國產步槍——青鳥步槍。青鳥步槍是基於北灣本土實況而量身研製的自動步槍,憑借著重量輕、攜彈量多、本土適應強等優秀特征,北灣士兵對青鳥步槍簡直愛不釋手。
青鳥步槍的問世是北灣在武器國產化道路上踏出的第一步,他的成功給予了多年來專心研發的北灣科研團隊莫大的支持。緊跟著步槍,鳳凰花型坦克、千靈型裝甲車、白信火炮、湘式戰鬥機等一係列國產武器相繼問世。這些武器很快在接下來1968年舉辦的首屆軍事技能競賽中亮相。軍事技能競賽的規模相當於軍運會,為期20天左右。首屆競賽在海都共和國的曲文市舉辦。在競賽期間,北灣的武器展現出了優秀的性能,在賽場上嶄露鋒芒,以往大家都印象中,這類賽事排名靠前的應當都是凜冬、東方這樣的大國家,但是北灣三個國家卻忽然擠了上來,各國都按捺不住好奇,加之這個時代北灣的知名度也廣為人知,北灣很快迎來了第二波外交熱潮。
進入1970年後,北灣的文化、軍事以及剛剛興起的基因改造技術都有了質的飛躍。基因改造技術又增添了一些新的項目,一,兒童生長速度增快,0-6歲的兒童生長速度會是正常人的兩倍,就是說到6歲,他們的體格就已經達到我們12歲的標準;二,腦力增強,人們能記住更多的東西,在相同時間內學習更多的知識;三,就是僅限於戰時開啟的項目,視力、聽力、嗅覺、耐力、體力、反應力都會增強兩倍;四,性行為增益,參與者會產生更多興奮值,身體會出現許多正麵效果,如延長壽命、免疫力增加。
上述中前三個項目為日後北灣的經濟高速發展期儲備了大量人才。一、二兩項讓學生擁有更強的學習能力,他們能在短時間內學下更多的知識。在1972年的教育改革中,北灣將一些軍事基礎知識也納入了義務教育範圍之內,前麵早在第三章就講過,北灣人自小學開始就要學習使用手槍和步槍,初中開始學戰場的理論知識,高中開始學駕駛坦克、操作火炮和機槍,高中的高考科目中還專門加入了軍事理論這一項。北灣的軍事力量漸漸走向了整個遼東灣的前列。
在發展軍事的同時,北灣的經濟也沒有落下。北灣在1922、1944兩次衛國戰爭中的表現讓其聲望大漲,各國都十分願意與北灣三國往來。這樣的外交環境帶來兩大好處,旅遊業和貿易出口。
二戰中的北灣是遼東灣戰場上最重要的角色之一,北灣的頑強抵抗極大地消耗著櫻校的國力,為盟友國家減輕了負擔,北灣以巨大的犧牲換來戰爭的勝利;北灣島的自然環境十分特殊,在以農業為主的青沿國地區,遍布良田,風景優美,道路縱橫,擁有各類播種機、收割機忙碌,自然的鄉村風光與機械化的科技產物完美結合,頗有幾分江蘇北部地區的樣貌,在烏鄉地區,到處都是雪原和森林,這裏有許多大小不一的滑雪、滑冰俱樂部,晚上,這裏可以看到璀璨奪目的星海,真的就像電腦特效一般,整體環境就如同夢幻世界;鈴草國的遍布的廢舊礦場能看出這裏曾經工業的繁榮,如今這些礦場大多改造成了商業中心或牧場,牛羊鹿遍地。北灣的曆史與自然風光促進了北灣的旅遊業發展,每年都有300萬以上的外國遊客來到北灣。
貿易業方麵,北灣的產品在國際上普遍搶手。因為北灣的企業家嚴格履行八小時雙休工作製、遵循周假、節假日、產假、婚假、喪假、從不拖欠工資、不壓榨員工、積極賠償工傷等一大堆勞動法規定,而不是像某社會主義國家,一邊放任資本家瘋狂壓榨民眾,一邊恬不知恥地喊著996是福報。所以北灣工人憑著堅定的敬業精神,對工作認真負責,十分願意將自己的精力奉獻於工作中,生產出來的產品質量必然優越。在北灣出口的產品中,武器出口占了相當大的比例,其次是以汽車、航空器、鐵路車輛為主的交通工業、第三則是食品、服裝等輕工業。
70年代的北灣城市出現了許多新的麵貌,其中交通上的發展最為顯著。在一些大城市,地鐵開始流行,世界最早的地鐵是仙麗國首都的仙京地鐵,始建於1850年,而北灣的第一條地鐵是1972年開通的徐明亮地鐵1號線,地鐵線路連接著火車站、機場、汽車站、烏鄉國中央政府、國立中學等重要單位。除地鐵外、BRT公交係統、村鎮公交、跨市公交等各類城市客運係統開始形成。城際交通方麵,北灣的鐵路開始完善、各個城市都擁有了自己的火車站,航空方麵,每個城市也都擁有自己的機場。北灣人口密度小,對鐵路和航空的需求不是很大,所以不少城市的火車站和機場規模都小得可憐。一些城市的火車站處於支線,站場規模僅有一台一線,隻有重要的政治、經濟和交通樞紐城市才會有規模超過5個站台的大型火車站。大部分城市的機場都是直升機場,隻有國內城市互通的航班,真正規模的國際民航機場隻有徐明亮、季州、洋山三座城市擁有。相比鐵路和航空,北灣人更注重公路發展,北灣上到城市下到每個村莊都有各自的汽車站,城市與城市之間、城市與鄉鎮之間、鄉鎮與村莊之間,固定班車、流水班車、公交車,各種客運模式相互交織成了一整套成熟的公路交通網。北灣現代交通模式的雛形就此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