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第四節 遼西立城(2 / 3)

光和三年八月中,我們的房子蓋好了。這時,磚窯開始轉產燒製耐火磚。一部分耐火磚,我們沿內陸方向砌起了城牆,另一部分我們用來砌熔爐,首先砌的是玻璃熔爐,中國古代雖然燒瓷技術高超,但由於爐溫一直無法提高,從沒有大量燒出玻璃來,東漢玻璃的種類主要是鉛鋇玻璃,采用鑄造法製造,多以仿玉、仿青銅、漆器之用,主要產品是裝飾用的玻璃珠。直到雍正、乾隆年間設置玻璃工廠,主要生產製作器皿、鼻煙壺。然而玻璃藝術依然沒有受到重視,也沒有民用化,主要是成本過高。而玻璃即使是在西歐中世紀時期,也是一種昂貴的奢侈品。

中世紀由於玻璃中的氣泡無法消除,一個沒有氣泡的純淨玻璃器皿價格更是昂貴。這種純淨玻璃還是做望遠鏡鏡片的材料,具有很高的軍事價值。我以前剛好做過人造水晶器皿的生意,了解到所謂人造水晶,不過就是含鉛玻璃,在燒製玻璃時,加入研磨好的鉛粉燒製而成,它晶瑩透體,似乎與真的水晶相似。學化學的我既然知道它的原理,仿照燒玻璃的工序,造出它了豈不容易。

光和三年七月末,我們第一批玻璃製出了,我揣上四隻水晶杯,帶50名士卒護衛,出發去找公孫瓚。雖然此處地廣人稀,但近日已有人不時的在附近窺探,我必須早日與公孫瓚聯係上,並獲得他的支持。

與公孫瓚的見麵令我惴惴不安,這時我在三國時代,第一次在熟人(劉備的)麵前露麵,它的結果將直接影響到我們今後的計劃。但結果卻令我欣慰,剛一見麵,公孫瓚就給了我一個熊抱:“賢弟,你果然來看我了,我即日將動身,本以為會在涿縣見到你,沒想到你來了。我的信你收到了嗎?”

信,就是那封被鮮血浸透的信。想到這,我不僅眼中濕濕的,想哭。那個收到信的青年已經永遠躺在泰山,也許屍骨無存。而我,卻要在這亂世生存下去,亂世啊!

公孫瓚急忙拉住了我,“賢弟啊,你又要哭了,男子漢大丈夫生於這個世上,應當堅強剛勇自矜,整天哭哭啼啼的,如何能治國平天下。我不過是在信中說,我要求到涿縣任職,以方便照顧賢弟家人,這是我這個當兄長應該做的,你又何必流淚哪。”

看來,我這一流淚,倒是讓公孫瓚更加認定了我劉備的身份,三國中劉備可是以愛哭聞名,我雖然耳朵不大,兩手也不過膝,但是愛哭,應該與劉備相同。

不過據記載,《三國誌》作者陳壽在寫史書時,公然向人索賄,要求別人付費後才替其先祖寫傳記。想來他所寫的東西,就和著名大貪官程維高所寫的反腐倡廉報告一樣,可信度不大。所以劉備是不是真的耳朵很大,兩手過膝,值得商榷。

我隨即說:“兄長,我在遊學途中,曾收攏了幾千難民。想來想去,隻有兄長的遼西地界可以安身,故此我帶流民前來,求兄長給一塊地,讓他們屯墾謀生。沒有預先通知兄長,我就把人帶來了,望兄長原諒”。

公孫瓚大手一揮,對我說道:“賢弟,這樣的事你不來找我,你還能找誰?遼東遼西地廣人稀,有人來此屯墾,我歡迎還來不及,其能怪你。”

雖然庶出的公孫瓚在公孫世家的日子並不好過,但在他的慷慨答應下,支援我們的500士卒2000匹馬500石糧食,還是順利的劃撥給我們。我後來得知,在公孫世家會上,他堅持要把灤河入海口附近的土地,劃給我安置遊民,這使我很感動。當然,公孫世家的當家人在我獻上兩隻水晶杯後,也爽快的答應了我的要求。出門時,我順手把另兩隻水晶杯給了公孫瓚,以答謝他照顧我(劉備)母親的承諾。

當我回到我們的營地後,已經是八月中了,尋造鐵礦石的高山,在我離開不久,就運回了第一批鐵礦石,一個月的功夫,一個小型的轉爐已經蓋起來,我回來的時候,剛好第四批鋼出爐。

“此地歸屬我們了”,我宣布:“公孫世家已同意讓我們在此立城,我們馬上要給我們的城市起個名字,你們是第一批居民,有權給自己的城市命名。各人可以想個名字報上來,最後的城名由大家公議,獲得最多讚成票的名字,就是我們的城名,想出這個最終城名的人,在這個城中終身免稅。”

我與三名同伴立即把人分組,由我們的學生擔任首領,借著這次起名的功夫,第一個城邦製共和體製建立起來,我為終身城主,周毅高山尹東成為終身元老,而後在鄭渾的堅決要求下,他也成了終身元老。平民中,選出四名元老,與終身元老共同組成元老院,平民元老每兩年選舉一次,選出士兵代表(管亥)、工匠代表、農夫代表、商人代表(暫缺)。城主隻有在外交與軍事上有全權,無權單獨做任何內政決定,內政事宜均由元老院做出決定,由城主實行。

這個城邦製共和製雖然簡陋,但我想真正的共和體製有自我修複的能力,會在發展中慢慢完善的。

安排完這些事宜,我們四個夥伴回到了城中的會議室,具體事宜由熱心的鄭渾指揮吧,熱衷於官場的他會找到一種適合現在的政體。當然,元老的身份,使他又不至於偏離我們的體製太遠。這正好與我們想建立共和製,又不想太驚世駭俗的願望符合。而我們幾個夥伴,此時有必要關起門來商量一下今後的計劃。

“橡膠,我需要橡膠,沒有橡膠的密封作用,管道、鍋爐,蒸汽機都是笑話,就是建出了蒸汽機,密封不好它功率也不大。我需要迅速溝通渤泥國(菲律賓、印尼)的商路,采購大量橡膠。”高山一坐下就喊。

我們三個迅速的看了看門外,有管亥把守。這個老實人雖然頭腦不行,但搞不懂這些新詞的他但從不詢問也不外傳。

回過頭來我們繼續商議,利用我們現在產出的玻璃品,可以組成商隊販賣,采購回大量的糧食,再招聘造船工匠造大船。第一步我們想航行到韓國,哪兒離我們路程最近,韓國的稻米種植業發達,我們現在糧食儲備不多了,必須盡快購買糧食熬過這個冬天。

至於下一步,我們打算航行到日本采購糧食,積累航海經驗。爭取在明年開春,大船出發去渤泥采購橡膠,這樣在明年冬季,我們就可以擁有蒸汽機了。

還有就是,我們需要大量的農夫,明年開春時,我們需要播種,而我們的農夫數量遠遠不夠。同時,生產工藝提高後,產量上來,我們的工匠人手也大大不夠,必須在開春前招聘大量流民,這一招聘工作還要不引起朝廷的注意。

這裏土地肥沃,卻人煙稀少,說明這裏的冬天肯定難熬,另外異族騷擾也肯定很頻繁,我們決定,立即停下所有工作,在冬天來臨之前加強我們的防禦,防止異族來襲。

我們需要派出所有的兵士,迅速建好我們的城牆。至於那400名農夫,就抓緊建造我們的住房。東北人用的火炕有借鑒意義。我們決定建一批排式磚房,每排12間(剛好駐兩部士卒),每房炕上住五人(剛好一伍),派頭房間住兩個部長(後來部長改稱為排長,五伍士兵組成的部改稱為排,五排士兵組成的曲改稱為營,源出於此。),排尾是值班房,由士兵輪值為大家燒炕。

同時,我們還要貯備大量的煤,冬天不便室外工作,需要儲存煤。而我們大量的活動,必須改在室內,就由尹東負責繼續教授學生,周毅負責製造防禦器械。而我與高山必須立即坐船出發,高山帶王誌與300士卒去韓國做生意,把我們的貨物兌換成糧草,而我需要迅速去濟南找孔相國。一方麵答謝他派兵護送我的情誼,希望他同意把這些兵士轉入我的門下,另一方麵在他的支持下,可以招聘大量流民。這樣,等到明年開春我們就可有大把的農民耕種。如果再把我們從神農架采集的優良標本播種下去,多年後,我們的收成想不好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