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秘密檔案
人類的童年曆程從來不隻包含兒童的生命成長,它還牽動著整個家庭、族群與社會。從另一個角度,記錄童年就是從一個側麵記錄了豐富的家庭與社會變遷史。“童年”是非常具體的,這意味著即便在同一個時代,不同的國家、社會、個體的“童年”,存在形式也是不同的。
正如本章開篇所講述,無數珍貴的童年信息在曆史的海洋中被淹沒,“不可見”導致了童年文獻價值的邊緣化。時至今日,關於個體童年的文獻依然是稀缺與難以保存的,但對於個體而言,這卻是追溯源頭、找尋症結的根源所在。就公共層麵而言,如果我們可以通過不同個體童年成長的路徑以及內心感受的痕跡去印證自身的經驗,也許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反觀我們的狹隘,激發我們的同理心。也許是時候建立一個來自不同時代、不同個體的童年秘密檔案,來幫助更多人存儲童年或高光或隱秘的記憶了。當我將此想法與策展人胡燕子交流時,兩人一拍即合。
在2019年iSTART主題展上,胡燕子與藝術家趙雪彤共同策劃了“城市童年檔案館”單元。該單元展出內容分為“魔法盒子研究室”與“城市秘密研究室”兩個部分。“魔法盒子研究室”是個案研究檔案陳列的空間,由12組創造者完成的12個特製盒子構成。每一組創造者都是
由參與此項目的藝術家邀請他們的家人一起,從不同年代的童年經驗出發,圍繞“家庭——代際——對話”的主題展開創作。有趣的是,每個盒子的體積都取決於創作它的藝術家和合作者的年齡總和,創作家庭的年齡越大,盒子的體積就越大。
胡燕子&趙雪彤策劃單元《城市童年檔案館》,第五屆iSTART兒童藝術節主題展現場,2019。攝影:方正
胡燕子&趙雪彤策劃單元《城市童年檔案館》,第五屆iSTART兒童藝術節主題展現場,2019,圖片由麓湖·A4美術館提供。攝影:方正
藝術家王維思將自己的盒子嵌入展廳入口的牆體內,這是一個90厘米寬、60厘米高、30厘米深的孔洞,代表了她的奶奶、父親以及她自己的年齡。在這個隱秘的“白盒子”空間內,擺滿了她與奶奶共同的童年記憶照片,以及奶奶的生活日常物件,還有父親近年照顧患病的奶奶時所繪製的繪畫作品。正麵的盒子立麵被嵌入了一個影像短片,用蒙太奇的圖像剪輯呈現她與家人從童年延續至今的情感關係變化,以及他們對藝術與生命的重新認知。王維思在她的檔案中分享道:
我的奶奶勇敢堅強又偏執寡言,我的爸爸特立獨行又專斷自我。母子之間親近又對抗的關係持續到現在,一個是已近90歲的阿茲海默病患
者,一個則是澆花養魚的退休教師。至於吊兒郎當的我,如今過了而立之年。我最愛的奶奶,我最怕的爸爸——這種我認為凝固而永恒的關係,在時間的侵蝕中也在悄悄變化。當我們分別處於30歲、60歲、90歲的人生轉折點上,我們反而能交流和理解彼此了——雖然奶奶現在腦子糊塗,爸爸耳聾聽不見。老爸近年來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安排老母親的衣食住行,以及在畫布上再現她和她所在養老院的老人們的境遇,而我則將他積累的影像、圖片進行整理和再創作。這是我們三代人一起完成的作品。
“魔法盒子研究室”展廳的最後一件作品,是周褐褐與女兒靳若嶼合作的《一封充滿愛意的信》。這件作品的盒子尺度很小,隻有7厘米寬、7厘米高、35厘米深。藝術家還特意為其接上了自己的雕塑作品《驅散陰霾》主體的下半部分,組合成新的形態。盒子為中空的金屬結構,通體白色,頂麵上鏤空雕刻著一排“字”,行雲流水、鏗鏘有力,頗有點草書的趣味。這排難以辨識的“字”,出自靳若嶼5歲時為母親寫的一封信,其後的展牆上便是這封信的“原稿”。女兒不僅認真地寫完了一篇篇幅不小的“天書”,還煞有其事地落款;為了表達對媽媽溢出的愛,她還補上了一個大大的愛心。這當然讓周褐褐感動不已,在關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