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沛瑤、趙語諾、李明航、遊雨沛等集體創作:《新世界》,布上丙烯,2018,ZM藝術教育收藏,圖片由毛姝提供
超新星日記
在走訪不同的學校時,我發現不少孩子在回答成人關於他們未來會做些什麼的詢問時,答案依然和我這一輩兒時的回答相似:“科學家”“藝術家”“工程師”“主持人”“國家領導人”“醫生”“警察”“公主”“英雄”……偶爾會有個別孩子回答“網紅”“明星”“遊戲玩家”,這種回答往往引起他們的父母和老師尷尬的微笑。是孩子們固化了他們的社會理想嗎?我認為不是,恰恰是成人對兒童價值觀的引導,以及給予兒童選擇和想象的社會土壤沒有根本的變化。在沒有成人的世界,孩子們將對未來自己的發展做出怎樣的選擇呢?
在小說《超新星紀元》中,孩子們被迫接受了自己父母的職業,為接續沒有成人的社會之需要做出了犧牲。而當iSTART展覽邀請孩子們麵對這一假定的現實做出自己的選擇時,他們卻給了我完全不同的回應。來自“ZM藝術教育”的50多個孩子開始討論他們各自在沒有成
人的世界中的新身份,並以新的身份繪製自己的圖像日記。
孩子們的理想職業五花八門,沒有一個是我們慣常聽到的。有位同學希望他能成為一個“身份證設計師”,孩子們笑稱他為“辦證專家”,因為他可以為新世界的孩子們設計完全個性化的身份證,而且它們可以被方便地識別。他把每日為不同個性的孩子設計的身份證示例也記錄了下來。一位同學是神秘文化的愛好者,她是新世界的占卜師,她的日記裏記錄下了不同占卜對象的奇聞異事。還有一位同學則是廢墟探險者,他在廢墟裏發現了不同的變異細菌,並用他的科學方法研製疫苗。有的同學設定自己未來的職業是擁有18種神秘工具的清潔工,她賦予不同工具特殊的功能,可以清理掉地球的一切垃圾。還有的同學將自己稱為“宇宙接線員”,他的工作是負責觀察不同的星體,並對其進行研究和歸類,編繪星係圖譜……
陳淼(14歲):《星際旅行者日誌》,2018,圖片由毛姝提供
沒有了成人的審視,孩子們仿佛卸下了各自的社會包袱,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以及對於未來的想象創造出一個個嶄新的選擇。當我麵對這些來自“未來”的日記時,我深深地覺得也許今天一切對兒童的期許與規劃,都是一種無形的束縛。
先知紀元
一群來自“花田美學”的孩
子在看完《超新星紀元》小說後,決定嚐試寫劇本、拍動畫。這可是他們有生以來第一次嚐試做動畫。工作一開始,他們便決定投票選出導演,並開始各自關於故事與動畫的構想演說。最終能說會道、思維活躍的11歲男孩吳聯成獲得大家的認可,成為總導演。吳聯成有著超越年齡的掌控力,後來我們都叫他“吳導”。“吳導”也頗有團隊精神,他任命其餘的46個小朋友為副導演,組成導演工作小組共同創作。在隨後的半年時間裏,孩子們利用課餘時間一起討論、製作完成了動畫短片《Bang!Bang!Bang!先知紀元》。
故事發生在10000年以後,地球上的一切都因為人類的貪婪而遭遇被掠奪的命運。外星人早已受夠了地球人的為所欲為,他們決定背著地球人執行“人類回收計劃”。這時,一顆熱愛和平、被聯合星係評為“和平星”的iSTART星球,派了兩名特使前來通知地球人外星人的這一計劃。不幸的是,在兩名特使穿過黑洞時,因為刹車失靈,意外掉落到了主角吳心清所在的國家,幾經周折,最終由吳心清和他的死黨趙事轉接了這個將改變地球命運的任務……#pageNote#3
吳心清和趙事被“吳導”的團隊設定為一個無所特長,另一個技能尚未覺醒的平凡角色。他們為了拯救地球而踏上尋找“先”“知”
“之”“眼”4個神物的冒險旅程。從劇情發展的諸多細節可以看出,孩子們深受今天遊戲的啟發與影響。主角的冒險更像是一部劇情荒誕的闖關遊戲——接領任務,激活人物本領,打怪,練級,升級裝備,挑戰大佬,完成使命。孩子們在討論劇情期間爭論不休,“吳導”也越來越展現出非凡的自信與領導力,他和夥伴們總是滔滔不絕地分享彼此“腦洞大開”的構想。一次劇本討論會中“吳導”對“副導演們”說道:
“這個國家的人,他們長什麼樣子,他們有什麼神奇的能力?因為人總要進化,我們可以想象每個國家的人都不一樣。比如說一個國家,他們那裏的人可以把手伸得很長;一個國家的人腦袋很大,大腦利用率達到百分之一百;也可以說那裏有一個國家,他們專門負責控製空間、控製時間,他們可以穿越到任何維度,甚至十二維,十二維對他們都是小菜一碟,他們可能穿越到我們所有人都不知道的地方;也可能他是一個神仙,也有可能是用什麼占卜……”
討論現場的吳聯成完全沒有孩童的稚嫩,像一個經驗豐富的主持人、小說家或者電影人。“吳導”完全進入了角色。他甚至像一個滿腹經綸的說書人一般,每天晚上都通過他父母或老師的手機給我和工作組的老師們發構思信息或語音。一開始我努力跟上他跳躍
的想法,但一周過後他們海量的故事線索和角色關係已經讓我眼花繚亂,老師們完全“敗下陣來”。我們隻好給他們120%的信任,讓他們自由暢想和發揮。
《Bang!Bang!Bang!先知紀元》導演主創團隊合影,左起:向思潞(8歲)、吳聯成(11歲)、餘洪榮(8歲),圖片由花田美學提供
劇本寫作順利完成。但動畫如何拍呢?我們沒有讓小導演們學習大量的動畫技巧,隻是讓他們理解了動畫的基本原理之後,用最熟悉的線描繪畫來實現關鍵幀的創作。在我看來,在技術甚至意識方麵,過多的成熟經驗與技能同樣會限製孩子們的想象。同時,孩子們並沒有滿足於隨意的塗鴉與狂想。他們非常認真地吸收各種能獲取的知識,從中創作出新的形象。比如,動畫中的魔獸“金虎蛇獅皇”的形象就是孩子們結合《山海經》的神獸創作出的厲害角色。最後,孩子們還自己進行了配音,並參與了背景配樂的合成。他們在老師和西南民族大學兩位大學生的幫助下完成了電腦剪輯及動畫合成,一部時長8分鍾的動畫短片由此誕生。
《Bang!Bang!Bang!先知紀元》中被摧毀的城鎮,圖片由花田美學提供
羅夢溪(10歲)、羅夢恬(7歲):《Bang!Bang!Bang!先知紀元》動畫原畫《美杜
莎大戰金虎蛇獅皇》,2018,圖片由花田美學提供
在展覽的現場,孩子們還在搭建起的放映廳四周,用白色圓珠筆繪製了動畫中的各種角色,並在放映廳外用一整麵“文獻牆”陳列了他們的原畫、腳本以及討論過程中的生動照片;更特別放上了“吳導”代表導演組用脫口秀方式錄製的視頻介紹,通過一種更幽默的方式詮釋團隊創作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