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45首校歌的學校(2 / 2)

說,校長和我都覺得這個異想天開的想法太棒了。於是,老師帶著孩子們頭腦風暴,開始了把廁所改造成美術館的瘋狂計劃。

孩子們提出,是否能把學校所有樓層的廁所都改造成由不同班級和年級輪換布置的“美術館”。學校最終決定把其中四個廁所拿來做“試點”。孩子們高興壞了。我去學校查看進展時,一群孩子正在自己班級樓層的“廁所美術館”布展。他們把自己做的剪貼畫粘在衛生間洗手台上方的巨大玻璃上——這些剪貼畫的形象與字體都是他們設計的,有的作品是對於文明的引導,有的是關於好習慣的養成。同學們告訴我,洗手間入口的布簾也是他們自己做的,每個“美術館”都有不同的主題。即使是在小便池的牆麵上,都會有孩子們自己預定的展示位,可以定期展示自己的作品。我笑稱外麵是“常設展”,裏麵的隔間則是“特展展廳”。幾個男孩子也進入女洗手間的洗手區幫忙布置,這可是他們第一次“合法”進入女洗手間。孩子們在廁所裏有說有笑地布置著,這裏將成為他們課間最樂意去的地方。#pageNote#1藝術在此刻好像也不單單可以提出問題,而是可以解決問題了。

在我們與天府七小的不斷碰撞中,這所學校一點一點地發生著變化。校長鼓勵所有老師、同學參與,特別是讓美術、音樂、體育、語文等不同學科

的老師成為項目負責人,孩子們則自願參與不同的項目小組,他們希望和美術館的iSTART項目同期做一個校園藝術節。屆時,整座學校都將成為一座開放的美術館。

同學們將教室的座椅移開,開始了各自構想的校園的模型製作。攝影:李傑

成都天府新區第七小學的孩子們在演奏自己寫的校歌。攝影:李傑

孩子們為他們喜歡的操場設計運動器材和遊戲,另一些孩子提出學校的廣播體操太乏味,他們用街舞改編了一套新的健身操,並負責教給不同年級的同學。喜歡音樂的孩子們提議學校的校歌不夠好聽,不如大家各自譜曲彈唱新的校歌。這些孩子並不是各個天賦異稟,他們一邊提出問題,一邊各取所長相互學習。半年下來,七小的校園裏擁有了孩子們創作的45首“校歌”。我還記得在音樂教室,孩子們趴在地上為我展示他們用簡譜、文字甚至拚音標注的曲譜。一位略懂彈奏的孩子用簡單的和弦彈奏起來,幾位孩子站在鋼琴旁開始用天使般的聲音歌唱……

孩子們的歡笑聲環繞著這樣的學校。也許他們將在不遠的將來陷入學業所帶來的負擔與困頓之中,但我相信,所有的改變都起始於悄然的積累與跨步。如果孩子們能夠成為學校的主人,他們的內心也許會埋下更多自主成長的種子。他們的聲音以及愛好應當被尊重,做

到這一點並沒有我們想象中難。藝術的可愛之處就在於,當一切變得理所應當時,它卻像一個攪局者,促使我們對一切日常發問,這不像極了孩童的天真嗎?這些看似無用而且幼稚的狂想,一旦被聆聽和加以審視,是可以讓美好發生的。看看這些其貌不揚的“廁所美術館”和自創校歌吧,它們帶給孩子的自信與快樂,是否大過了我們苦思冥想所建構的藝術場館與課程設計呢?

希望更多的學校不要將藝術當作一個學科,它應該融入孩童的日常之中,成為一種創造性的連接媒介,它將作用於學習以及生活的方方麵麵,在那些微小處不經意間生根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