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大家看到一群五六歲的小朋友能與成人合作如此巨大的空間項目時,無不驚訝於他們旺盛的創造力與行動力。在這個過程中,成年人需要不斷地從傳統的教授、給予經驗中跳脫出來,回到引導、對話、鼓勵之中——核心是讓兒童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要讓兒童充分參與到項目的構想、設計以及實施的所有過程之中,因為學習者對項目構建與參與的過程意義遠遠大過了最終的創造成果。
在如此的關愛與賦能下,幼兒園成為孩童心目中的理想學校就不足為怪了。但對這些孩子而言,他們
最不願麵對的是有一天不得不與老師和幼兒園說“再見”。於是,我們又踏上了與孩子們對話“再見幼兒園”話題的旅程——
在成都一所金蘋果幼兒園#pageNote#4,我們收到了孩子們對和學校“再見”的各種理解:
再見
是可以再見到。
是暫時的分開。
是離開的人。
再見的時候會想起就是很美好。
…………
當老師們問“你想怎麼和幼兒園說再見”時,孩子們回答說:
擁抱老師一下,不想走,舍不得離開。
我要抱著老師大哭一場。
把想說的話寫在紙上貼到幼兒園進門的地方,每一個經過的小朋友都會看到,他們就會祝福我,我也會感謝他們。
當一名永遠考不上的“小學長”,“巨人”了還在幼兒園。
再讀一年。
揮手永遠記住。
會說再見。
畫一幅畫。
畫本書送給幼兒園。
把你最喜歡的地方畫下來,再畫一個愛心。
發射火箭到小學。
把每個人最喜歡的玩具帶來。
幼兒園老師正在和孩子們討論如何與幼兒園說再見。圖片由成都金蘋果龍灣半島幼兒園提供
…………
孩子們在表示不舍的同時,也在試探我們:“幼兒園裏,我們還有好多地方沒有去過呢,我們才不走。”我們反問:“你們希望探究或分享的幼兒園秘密又是什麼呢?”於是,孩子們開出了他們長長的清單:
我想知道幼兒園這麼多玩具都是從哪裏來的。
洗衣服的地方為什麼可以洗那麼
多的被子?
沙池下麵究竟有沒有寶藏?
開關有什麼用?
電梯裏是什麼樣子的?
電工房裏麵是什麼樣子的?
我想知道青青腦袋裏在想什麼,還有就是幼兒園到底幾歲了?
我想知道四樓陽台到底有什麼東西?
…………
我埋了個時間膠囊在後門的旁邊,怕被挖走,所以不能說。
廁所聊天還可以照鏡子。
放了寶藏在花園裏,一元硬幣掙來的。
菜園裏麵有蚯蚓吃螞蟻。
我以前尿褲子,但是我有好多好多的寶石。
…………
在問及他們對現在所待的幼兒園的印象時,有孩子說:“幼兒園是‘會吃人的’,大門是他的嘴巴,牆壁上是他的牙齒,走道是他的腸道,新風係統是他的毛孔,圓形窗戶是他的鼻孔,安裝玻璃就是怕幼兒園打噴嚏把我們噴出來。每天放學幼兒園又像拉㞎㞎一樣把我們拉出來。”老師們和我們聽後哈哈大笑。孩子們還一本正經地列出了自己對幼兒園的“好奇清單”,比如,後廚、洗衣房、電工房、電梯間、園長辦公室等他們沒有去過的地方。於是,老師們帶著不同興趣的孩子們去重新觀察他們“熟悉又陌生的校園”,並讓孩子們扮演幼兒園的“員工”,感受他們的日常工作,完成他們探索幼兒園空間的夢想。每一天,孩子們都一邊觀察,一邊七嘴八舌,塗塗畫畫地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老師們非常細心地將他們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