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牆有壁學校”(1 / 2)

“無牆有壁學校”

白雪老師總是充滿熱情,她是一個非典型的小學老師,既是孩子們的知心朋友,也是兩個孩子的媽媽。2017年,白雪接受我們的邀請,讓她的丈夫和兩個孩子作為嘉賓參加了iSTART兒童藝術節的短片拍攝。我還記得錄製結束後,她對我說:“我們全家都是iSTART的粉絲,有對孩子好的活動我們一定支持。”第二年我籌備與學校有關的主題展覽,並構想是否可以將展覽交給孩子們自己策劃時,第一時間就想到了去與白雪和她的學生們聊聊。

當我走進她工作的學校——成都市實驗小學時,在長長的林蔭小路旁,第一眼看到的便是牆麵上雕刻的學校曆史:學校始建於1918年,以“實驗研究、輔導地方”為建校使命……這可是一所了不起的學校,直到今天,它依然在踐行著實驗與創新教育的迭代使命。白雪帶的“蝸牛班”也小有名氣,我懷著好奇去給孩子們做“小策展人”的講座與工作坊。工作坊之前,我在教室裏與他們一起吃飯,也打量他們。孩子們課間可以自由看書、看動畫,也可以午休。我被他們教室裏牆麵上長長的任務卡與計劃表吸引。這可是孩子們自己為自己製訂的學習計劃,裏麵事無巨細地貼著不同心得與想法的便箋條。白雪對我說,孩子們現在真的非常忙,他們自己選課

,自己規劃課外的時間,有好多事情要做。我注意到,就在教室的另一側,有一個別有洞天的空間,這是孩子們自己設計並且持續在改造的屬於他們自己的空間。裏麵有閱讀區、植物區,連裏麵的家具、塗裝都是孩子們親手完成的。孩子們還從家裏搬來了不少的日用品,有一種把教室改造成家的勢頭。我突然對這群孩子格外有信心,我想,也許我需要做的,就是起個頭、收個尾。其他的時間,應該交還給孩子和老師們。

講座前,老師們幫助我們收集了400多份問卷,孩子們連寫帶畫,為我們展開了一個非常有趣的學校藍圖。200多位孩子參加講座,最終有60多位孩子選擇了加入小策展人工作坊,他們的年齡都在10~12歲之間。我們為孩子們設計了不同的策展人角色,包括“項目發言人”“撰稿人”“調研小能手”“空間設計師\/規劃師”“課程設計師”。孩子們可以協同組隊,討論大家感興趣的學校主題,展開調研、對話以及構想。幾個月下來,孩子們最終在美術館完成了8組小策展人答辯。

在整整一天的答辯會上,孩子們通過奇思妙想為我們呈現了非常精彩的學校構想方案:他們設想的學校處於不同時空,有來自100年後的海底學校,也有由無數個等離子盾組成的太空學校;它們或是處於無垠的太空之

中,或是可以穿梭於不同的文明或城市;有的學校可以飼養魔法生物,可以學到現實學校裏無法學到的神奇課程……最終,根據孩子、老師、家長們民主投票的結果,策展小組“瘋狂人類(Crazy people)”的方案脫穎而出。孩子們在方案中設計了完整的學校及周圍的環境,他們還製作了模型,采用定格動畫的方式為大家演繹了圖書館、寢室等空間的功能。實驗小學最後將更多的小策展人集結在一起,共同創作了“無牆有壁學校”的主題,他們在項目介紹中寫道:

小策展人團隊正在與老師討論現場方案。攝影:白雪

“牆”,磚瓦堆砌而成,把學校團團圍住,把學生乖乖圈養。“無牆”,便是把學校透出來,和森林、山川、海洋、羊群甚至雲朵共享在一起。這裏的學生,擁有了整個世界的自由。“壁”,直立的山石,把你和我分開,原來我和你如此不同。“有壁”,代表著一層薄薄的屏障,自由中的獨立,獨立中的與眾不同。

在孩子們心中,“無牆有壁學校”是開放的,它歡迎每一位會思考“自由與不自由”的人。在展覽現場,孩子們在有限的空間裏還原了他們關於寢室的開放性空間設想:這裏的床是一個個懸掛於牆上的“磁懸浮”熱狗睡袋,透明的枕頭裏(孩子們命名為“食枕”)塞滿了各種食物;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