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意識與自我 1 (摘自百度百科)(2 / 3)

在高級生命體內部的各器官中,哪一個對行為的支配更具顯著作用,哪一個就是該細胞集體的核心。顯而易見,大腦就是各身體器官中對行為最具支配作用的器官。各位也都認同有大腦的生物比無大腦的生物更高級,原因就是這種生物符合一個更具優勢的集合的條件-------有一個核心存在著。在有大腦的生物中,大腦的功能上也有不同的層次,這也是顯而易見的,因為沒有人會承認自己不比一個同樣擁有大腦的豬高級。細胞的分工實現了器官的分工,說明大腦的功能高低是被組成大腦的細胞分工決定的,正因為人腦中存在的細胞們分工更明確、更複雜,才使得人腦具有比普通動物腦所不具備的功能,意識才得以在人腦中存在。

正是由於人這種射幹內務的核心比其他生物的更優秀,才師得人的力量得到更恰當的分配,使人類獲取了更多的自然資源。意識至於個體的功能就是分配個體精力,意識可以反映自然規律,具有動物所沒有的主觀能動性,使得人以更符合規律的方式恰當的分配自身精力,使得其行為效率更高所獲取的資源更多。

第二節潛意識的存在問題探討

前一節有說,細胞聚合起來能提高生存幾率,原因很簡單,集體擁有個體所不具備的功能。該集體的力量服務對象是所有組成它的細胞個體們,則大腦身為組成人體的器官,其功能是為整個生命體服務的,則心理是為生理服務的。

我們都擁有意識,從我們的意識活動中得到的最直接、最淺顯的概念就是“我”,即自我。還有一個十分神秘的概念就是“潛意識”,關於潛意識的存在問題,隻有看現象中是否有所顯示了。

我們知道,大腦的存在是細胞分工導致的器官分工的結果,而分工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保持自身的持續存在,所以分工要實現的一個目的就是物質循環。細胞要持續存在就得不斷地新陳代謝,這使得細胞需要消耗各種物質資源,還需要使細胞遠離自己的排泄物。眾多細胞組織在一起時,若不能滿足它們這兩種由生存需要衍生的具體需要,細胞將無法持續存在,存在是合作的基礎,細胞無法存在了,也談不上合作了。是故,細胞組織起來後首要的功能就是保證物質循環的穩定存在以保證細胞們持續存在,這是生存本能的第一體現。

人體各部分的各循環結構實際上是靠信息反饋來實現的。信息的流動使物質資源得以有序、有效得流動,不然,某一部分供過於求,某一部分欲求不滿,循環結構無法得以穩定進行,細胞們也會因此而死亡。器官是一種小的細胞集體,其內部的物質循環靠信息反饋而得以有序進行,而器官們會一個構成的更大的生命係統,其循環結構的正常運行依然靠信息反饋來實現。

信息的雲做決定了物質資源的分配。而作為人類這一類生物的核心本分的人腦,對人類行為起支配作用的器官,對生理活動起調節作用的器官,自然是信息的聚集地了。如果人腦沒有掌握關於人體內各器官的運行情況、需求狀況等的信息,那人腦依據什麼來調配物質資源呢?

我們知道,眼睛是用來看世界的,生物學告訴我們,是由於外界“橫行”的光線射入眼睛刺激到視網膜裏麵的細胞,細胞把這種刺激以信息反饋的方式層層傳遞給大腦,我們才得以看到世界。耳朵是用來聽的,我們之所以能聽到聲音,也是因為外界的聲波傳入耳朵裏因起耳膜的振動,耳膜把這種刺激以信息反饋的方式層層傳給大腦,從而使得我們聽到了世界的聲音;鼻子呀、嘴巴啊、皮膚啊什麼的都是這樣,因為受到刺激,而把這種刺激以信息反饋的方式傳給大腦。大腦獲取了來自身體各部分的關於自身狀況及外界情況的信息,大腦就是根據這些信息再以信息反饋的方式去調配流動於身體內部的各種物質資源與調配自身精力以獲取可滿足自身需要的物質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