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可以細細回索一下,在我們可感的自我中,是否有對內部物質資源進行調配的成分?那些血液流動、激素分泌什麼的是否被自我決定?我個人感覺是沒有,而生物學卻告訴我們,大腦居然有交接內部運作的功能。那究竟這種以非自我存在形式存在於大腦中並對個體起顯著作用的機製是什麼呢?我很期待各位的回答是潛意識。
我們來做一個假設,假如我的指尖被刀片劃破了,並因此而“獻”出了一些血液,我的感覺應該是指尖很疼吧。可指尖真的在疼嗎?我們為了實驗再奉獻一些麻醉劑吧,麻醉過後,指尖不疼了,卻仍在流血,說明它還是傷口。麻醉劑的效果應該是抑製傷口進行信息反饋,從而使得大腦與該麻醉地點缺乏必要的聯係,使痛覺無法在大腦中形成。這是生物學對此麻醉現象的解釋,表明痛覺的形成地點不在傷口而在大腦。
我們當然有理由懷疑生物學的解釋是否真實有效了。因此我們可再做一個假設來更鮮明的說明一下痛覺的形成地點問題,還是用的的手指頭,還是用那刀片,不過這次我得付出更多的而不隻是那麼一點血,因為我準備要用刀片把整個指頭切掉。現在我掉了一截指頭,流了更多的血液,痛得更加劇烈了,但我仍要告訴大家,隻有一處在痛。可數學家會立刻指出,切一立體物體,會使其表麵積增加而體積不變,我忍痛告訴大家,是增加了兩個截麵,它們都在流著血。一聽到“流著血”,生物學家立即跳出來指出,它們即流著血的兩截麵都是傷口,因為血液循環在這兩部分中都被破壞了。大家注意了,有兩個傷口,我卻說:隻有一處在疼,如果大家信得過我的話,這種現象是足以說明痛覺的發生地不在傷口。當然,如果有人不信,那他可以回家自己切切看,我建議他在切的時候最好帶個醫生在旁邊。
既然痛覺的形成地點不在傷處,那我們就姑且相信痛覺是在大腦中形成的吧。傷是引發痛覺的因,傷口把受傷這刺激以信息反饋的方式傳遞給大腦,因而使痛覺在大腦中形成。在傳遞給大腦的過車工內中,信息是一生物電為載體的非感覺材料形式存在,不然就是傷口在疼了。當生物電裏的信息被大腦接受、處理成痛覺時,自我才感知到疼痛。這說明,大腦中存在把非感覺材料形式存在的信息轉變成以感覺材料形式存在的信息的機製,並且該機製不屬於自我的範疇。那這種機製到底是什麼呢?我很期待大家的回答是潛意識。
由於前麵在論述時,借用了許多生物學的結論多論據,難免會由於借用不當而令各位誤解,現在就以一個經驗式的例子來說明潛意識的存在問題。在前文的例子中,受傷的總是我,想必大家都不忍心看到我再次受傷了吧,所以這次受傷的對象就不是我啦。假如,我無故扇你一巴掌,而且是狠狠地扇下去的。你被一個陌生人隨便第扇了一巴掌時,不僅臉上會很疼,心裏也會很生氣吧,如果有誰這樣子仍不生氣的話,我不介意用更極端的方式讓他在肉體疼痛的同時,內心也不好受。現在,你很疼痛很生氣了,作為施害人的我仍要問一句:你能在多大程度上控製疼痛與生氣這些情緒呢?我們的經驗告訴我們,在正常情況下,肉體被傷害了,我們就不得不感受疼痛。這說明,大腦中決定疼痛與否的主體不是自我,因為誰都不願意感受痛苦,但痛苦卻依然存在於自我中。那我們還有理由質疑有潛意識這種決定痛苦與否的主體存在於大腦嗎?
我們可以暫時不理會潛意識的存在問題,直接去關注大腦是否存在分工現象。大腦身為器官本身就是細胞分工的結果,而我們又承認記憶這種可不被當前感知的信息存在,說明大腦種有存儲信息的機製;我們承認記憶是可被回憶的,說明大腦中原先不被感知的信息可以變成可感知的信息,則存在一個轉換信息存在形式的機製。我們隻需要把非感覺材料且存在於大腦的各係統綜合定義為潛意識即可。
起點中文網www.qidian.com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