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和研究社會學出身的王書輝,在穿越之後的工作中常常考慮這樣一個問題。想要在封建中國進行社會改革,那麼用哪種理念來作為支撐,指導自己今後在明末開展的社會改造運動,是個很重要,很核心的問題。
已經腐朽僵硬的儒家學說,是王書輝首先摒棄的。
王書輝不是一個反儒主義者。在某種程度上,他是認同孔子學說的。甚至可以說,他是個反對把儒家的創始人孔夫子的經典語錄和思想,進行考據和引申的原教旨主義者。
他首先不同意儒教非教論的觀點。
在他看來,儒家思想和秉持儒家思想的儒生們,與道家思想和秉持道家思想的道士們一樣。他們通過把孔子和老子的思想,與從上古時代開始流傳的中國傳統思想和習俗結合了起來,創造了思想淵源相同,但是具體的禮儀要求和行為規範不同的宗教體係。
不過在曆史上,儒家思想變成了整個中國的法理思想,儒家宗教體係變成了整個中國政治體係罷了。
他認為,儒教非教論的觀點,正是明末這個時代,開始進入殖民主義時代的,殖民主義先行者的西方傳教士們發明出來,用來對抗和瓦解儒家體係以傳播基督教的一種理論嚐試。
從曆史事實的角度上講,利瑪竇和他的支持者發明的儒教非教論,沒有實現幫助基督教傳播的實際目的。
王書輝覺得,儒家思想能夠成為國家宗教,並在這個宗教體係也就是中國封建政治體係中,不斷的與中國人民的實際生活相結合。使得儒家思想變成了中國封建主義的代名詞,孔夫子變成了曆代封建帝王的代言人,中國人把儒家思想和封建倫理奉為道德和行為準則。
造成這些結果的根本原因,是因為孔子之後的曆代儒生們,為了推銷自己的政治理念,不斷的改造和延伸孔子創立的儒家思想,以達到通過儒家思想,維護封建王朝封建統治的目的造成的。
中國的政治製度和儒家思想在兩千多年的糾纏中,發展到了明清時期的時候。無論是封建主義製度,還是與封建主義製度已經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儒家思想,都已經耗盡了他們的生命力。
無論明清時代的中國人,怎麼努力的嚐試挽回這種衰敗和絕望的進程,隻要他們是站在封建主義和儒家思想的基石上的,那麼這種努力,歸根結底的要麵對失敗的必然下場。
從根本上說,儒家思想兩千年來在中國的發展,實際上和西方世界黑暗落後,破敗腐朽的中世紀基督教神權政權思想一樣,是一個不斷的消解和滅絕其他********的過程。
在經曆了兩千多年的封建主義儒家思想的統治之後,中國人甚至沒有了像西方人那樣的,能夠通過本身就是假冒偽劣產品的古希臘古羅馬文明,進行文藝複興的能力。
而在事實上,兩千多年前中國春秋戰國時代的百家爭鳴,是整個地球文明史冊上,最為強大和完善的各種思想理論和********武器庫。毫不誇張的說,人類在普遍經曆了封建主義的摧殘之後,所謂的,新的思想理論和********,都沒有能夠超出春秋戰國時代百家爭鳴的思想淵源。
甚至可以這樣說,某主義的中國化,實際上也是一位掌握了中華文明精粹的偉人,總結和完善中華文明所結出的碩果。
無論是哪種思想,什麼********,離開了中國這個定語。對於中國,對於中國人來說,都是一堆毫無意義的垃圾。
王書輝認為,明朝末年這個時代,在整個中國的宏觀曆史上,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性節點。
中華文明發展到這個時代,是重新走上已經僵硬沒落的封建主義思想的回頭路上去,還是打破桎梏,走上獲得新生的重新複興之路。一方麵要清除外部因素,抵抗和消滅野蠻種族對中華文明的器質性傷害。
另一方麵,就必須通過複興春秋思想,選擇百家思想中的一家與中國發展到新社會階段的實際需求相結合,發展和創造出一個適合中國實際情況,中國人民能夠接受的,新的理論體係。
王書輝在有穿越門神器的支持下,並不缺乏物質和技術上的支撐。因為中國幾千年來一直是個人口龐大的國家,他甚至也不缺乏人力資源的支撐。
但是,他急迫的需要一個能個與明末的中國社會和中國人民相符合的,能夠推動中國向新的社會階段進步的,新的思想理論,來號召和凝聚自己的團體。
雖然掌握著未來世界的先進思想和海量知識,王書輝深深的知道,在沒有經過實踐的思想理論指導下,以此改造社會的話,都會經曆一個可怕的,反複的,充滿了鮮血和戰火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