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零章、從階級意識到革命意識 1(1 / 3)

其實,從目前複興會所有會員的平均水平上看,大家都是那種大哥別笑二哥的狀態。

雖然在製度上,王書輝對所有的部門,無論是軍事部門,還是行政部門,或者生產部門(工業和農業)進行的製度設定,都是按照技術人員主管業務,政治幹部主管行政的模式進行設置的。

但是,真要是說起來的話,技術人員的技術水平,不見得就比政治幹部的水平高。政治幹部的政治工作能力,也不見得就比技術人員的能力強。

王書輝現在倚為骨幹的這批幹部也好,目前正在培訓的新幹部也好,接受的都是王書輝搞的無差別教育。

不是王書輝不想對大家進行細致的專業教育,而是現實的條件讓他沒有辦法這麼做。

第一就是大家的基礎都差不多。所有的人,除了個別受過傳統教育的年輕人之外,大家在最開始的時候,都是那種目不識丁,剛剛從死亡邊緣掙紮出來的流民。

第二就是,王書輝就是有了時空門的幫助,他也隻是一個人。麵對基礎水平相同,全都是純文盲,最好也就是半文盲(讀過幾本詩書的古代讀書人對於王書輝就是個半文盲)的學生,他也隻能對他們進行內容相同的全麵教育。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王書輝隻能采取現代社會批量化教育的方法,在對學生們進行崗位選派的時候,隻能按照他們不同科目的考試成績去安排職務。

比如說,數學和自然課程的成績好的,就被安排成了業務幹部,做各部門的主管。語文和思想政治課程成績好的,就被安排到各個部門擔任政治幹部,做黨委書記黨組書記,負責行政工作。

而那些各學科成績比較均衡的,王書輝則把他們全都安排到部隊裏,擔任不同的崗位。

王書輝也知道,就他們接受的那些基本的類似掃盲教育水平的教育,實際上是分不出什麼高下來的。大家都不過是考試成績有所不同,實際上的知識水平都差不多。最後他們能不能勝任那些工作,還要依靠他們自己在實際工作中的實踐。

所以,複興會成立以來,無論是業務幹部還是政治幹部,他們的職務都是在不斷的變更的。

就比如說現在他眼前這三個人吧。孟離和陳封,原來幹的都是和他們現在的工作不同的事情。孟離給王書輝擔任過助手,而陳封則負責過通商處的工作。王書輝也根據自己手下的這些幹部們,在不同崗位上的表現,不斷的調整他們的工作的。

所以,相對於張寶樹來說,孟離和陳封雖然長期的呆在王書輝左右。但是,他們是不斷的被各種各樣,紛繁複雜的實際工作糾纏不休的。相對於張寶樹,他們的環境要更複雜更多變一些。所以,在討論思想政治方麵的工作的時候,他們兩個也更加偏重於,怎麼解釋和執行王書輝的想法和命令,而不是自己怎麼去做這個工作,自己應該對其他的會員們進行什麼樣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問題。

張寶樹就不同了。部隊裏的秩序一直非常的良好,部隊裏的環境一直非常的簡單。對於部隊的幹部來說,他們在做人的工作,也就是對士兵和各級幹部們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時候,就是在做很單純的思想政治工作。他們不需要考慮這些思想政治工作和其他事務之間的關係。

在聽到王書輝的問話後,張寶樹回答道:“師尊,部隊裏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是很簡單的。我認為部隊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身,就是在給戰士和幹部樹立階級意識。”

王書輝當然知道,在後世有一支偉大的軍隊,他們不僅是革命隊,更是宣傳隊,播種隊。王書輝本來對於部隊的期望就非常的高。聽了張寶樹的話,他點了點頭,對他說道:“寶樹你詳細講一講部隊的思想教育工作。”

孟離和陳封也很想聽聽部隊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怎麼做的。

複興會的所有幹部都是接受過軍事訓練的。而且目前複興會的主要幹部們,以前也都參加過軍隊。不過不是複興軍,而是早期的家丁隊。

複興軍建立起來之後,部隊就變得和複興會的其他部門生分了。複興軍最高權力機構複興軍常委會的辦公室,甚至都不在複興會總部的大樓裏,而是在王書輝的辦公樓的另一側。

(位置是這樣的。王書輝和朱微妏住的二層小樓在中間。複興會總部在右側,裏麵是政務廳、複興會常委會辦公室和黨政培訓中心。複興軍常委會在左側,裏麵是政治部,軍委會辦公室,參謀處,後勤處,訓練處和軍事培訓中心。軍醫院設置在城外大兵營。)

所以,孟離和陳封對於複興軍的工作還真的不是很了解。

張寶樹點了點頭,沉吟思考了一下,組織好了語言之後才開口說道:“實際上,部隊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是製度性的過程。從各地區吸納來的人員,先被警察部門控製和組織之後,就要接受衛生部門的淨化。在淨化結束後,培訓中心的人,會開始對完成淨化的人員,進行基本培訓,也就是紀律培訓和隊列培訓。在這之後,人事部門就是開始對人員進行分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