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一章、馬祥麟的轉變 3(2 / 2)

聽到母親想要驅逐在石柱地區的複興會幹部,馬祥麟想起自己的老師王書輝曾經語重心長的對他說過的一段話:“掌握了真理,能夠讓你看清這個世界。但是,掌握了真理看清了世界,不見得是個舒服的事情,快樂的事情。一個人一輩子活在黑暗中,他一旦突然的醒了過來,發現自己周圍所有的人都被蒙蔽著眼睛,完全不能理解睜開了眼睛重新正確的認識世界的自己。那種孤獨感、疏離感和不適感,絕對是個很痛苦的過程。”

馬祥麟平常成天和複興會的幹部戰士們在一起的時候,還不能很深刻的認識到王老師說的那段話的意思。突然間看清了母親的真麵目,突然間發現了母親的那種執著的錯誤。馬祥麟的心裏是非常的不舒服的。

特別是馬祥麟發現,自己的母親不僅選擇無視石柱地區百姓的利益,還在對舅舅們和自己的勸說中用一種“石柱百姓倒底是視馬家為主還是視複興會為主”的暗示來增強自己的說服力的時候,馬祥麟第一次感到自己的母親並不是自己想象的那種真心實意的“仁義愛民”的人。

他發現母親她老人家好像不僅甘當朝廷的打手鷹犬,而且好像把自家的利益看的比一切都重要。在維護自己的統治和維護百姓的利益之間,在忠於朝廷和忠於人民之間,自己的母親非常令他失望的選擇了忠於自己的利益和朝廷。

這種對自己的母親,對自己從小到大視為精神偶像的人的全新的認識,確確實實的給馬祥麟帶來了意想不到的痛苦。所以,在最開始的時候,馬祥麟並沒有立即反駁自己母親的意見,而是在心中努力的抑製著這種痛苦感。

現在能夠決斷石柱宣撫司大事的人,無非隻有四個。一個自然就是暫代丈夫馬千乘職務的秦良玉。一個就是馬千乘和秦良玉唯一的繼承人馬祥麟。另外,作為秦良玉的助手,秦良玉的兄弟馬祥麟的舅舅秦邦屏和秦民屏,也是石柱宣撫司的決策者之一。

一般情況下,除了涉及軍務的事情以外,秦邦屏出於避嫌的考慮實際上是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行,努力的避免主動的參與到石柱宣撫司的決策中去的。

在秦邦屏看來,自己是秦良玉的兄長馬祥麟的大舅,自己這樣的身份如果過多的涉及宣撫司的事務,容易讓人產生秦家想要插足和控製石柱宣撫司的誤會。

秦良玉的弟弟,馬祥麟的小舅舅秦民屏是個粗疏的性子。他沒有自己的大哥秦邦平想的那麼多。

他之所以參與到白杆兵當中,完全是因為白杆兵缺乏合格的軍官而忠州秦氏他們這一代人裏,大哥、三姐和自己都是被父親專門教導過兵法的。秦民屏參與到白杆兵中,完全是抱著想一展胸中所學的念頭。至於石柱宣撫司的政務,他是完全不在乎,從來沒參合過的。

不過,這次秦良玉突然找他們商議的事情涉及到對自己兄弟有大恩的王家侄子。

涉及到王書輝,秦邦屏和秦民屏兄弟兩人就沒辦法避嫌或者不關心了。畢竟,在遼東戰場上接受王書輝的支援,又因為王書輝的提醒保住了一條命,這樣的大恩尚未報答的情況下,王書輝又命令複興會幫助忠州秦家開工廠賺大錢。

所以,無論如何秦氏兄弟都不能對秦良玉的態度不聞不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