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八六章 順水推舟(1 / 3)

獲知自己的副總統亞曆山大已經跟中國人達成了新的合作協議,而新奧爾良也有望拿回來之後,戴維斯總統終於是緩了一口氣,再也不像之前那樣擔驚受怕了。

其實對約瑟夫.約翰斯頓的打壓,嚴格說並非是聯盟國政府大多數人的意思,甚至也不是戴維斯總統本人的意思,而是駐紮在維克斯堡的彭伯頓的私自行動,戴維斯不過是事後被迫承認而已。

因為雖然戴維斯比較討厭約瑟夫.約翰斯頓,但畢竟約翰斯頓家族在聯盟政府裏麵的勢力也不算小,戴維斯總統可以適當打壓,但絕對不可能輕易的把他打成叛亂分子,那樣的話,別說約翰斯頓家族的人說不過去,他自己的政治盟友也不會同意。

所以說,之前解除約瑟夫.約翰斯頓的西部戰區總司令那個命令,更多的是戴維斯總統的不得已而為之,是被彭伯頓將軍的私自行動給強行綁架了。

戴維斯雖然是總統,理論上是聯盟軍的總司令,掌管聯盟軍的所有軍務,而西部戰區總司令是軍事職務,不需要經過國會批準,所以戴維斯總統理論上是可以直接下達解除對方軍職的命令,再把心腹胡德推上去。

但是這種事歸根到底是不能公開討論的,一旦公開討論了,國會方麵雖然不能插手軍務,但卻可以質疑總統的決定,萬一引起眾怒,開始對總統執行彈劾,讓戴維斯提前下台,那就得不償失了。

換言之,接觸約瑟夫.約翰斯頓的軍職,是戴維斯的一步險棋,之所以肯如此做,就是因為在軍務方麵他可以獨斷專行,而國會方麵要彈劾他這個總統卻不那麼容易,一般來說不會為了這件事情而發起彈劾,浪費掉自己的政治能量。

另外,能調動成功,也是因為約翰斯頓在西部戰區沒有太強的班底實力,本來就屬於空降司令,加上約翰斯頓的根基基本都在弗吉尼亞,身體又不是很好,之前受過傷,所以戴維斯才解除了他的總司令職務,本意也是為了平衡各方。

畢竟在當時,彭伯頓幾次三番的給裏士滿發電報,說約瑟夫.約翰斯頓的壞話,表示出了嚴重的不合,加上約瑟夫已經有了培植私人實力的意圖,戴維斯這才順水推舟的解除他的總司令職務,要他回來修養,進而讓胡德過去當總司令,這既可以說是自己的權謀,也可以說是對約瑟夫.約翰斯頓的愛護。

然而,中國人的插手,或者說,胡德所領導的彭伯頓軍團的全軍覆沒,加上被倒打一耙的說成叛軍,導致戴維斯總統相當被動,畢竟這件事本來就是好做不好說,私下裏造成既成事實也就罷了,但如果被人家滅了,倒打一耙,戴維斯也真的沒法說什麼。

這裏麵最大的問題就是,約瑟夫.約翰斯頓並沒有明顯的反叛行為,之前的戰爭中雖然沒有大功,但也沒有大過,而約瑟夫重建的密西西比河軍團呢,更是從來沒有公開反叛聯盟國政府過,一直都是以聯盟軍的名義在行動。

如果是個小人物,隨便給安一個背叛的帽子也就罷了,但約瑟夫.約翰斯頓顯然不是個小人物,想隨便汙蔑他還是相當困難的。

因此,戴維斯從來沒有真正的下達所謂的平叛命令,也沒有公開宣布約瑟夫.約翰斯頓是叛徒,甚至他壓根就沒這麼想過。

所謂的平叛行動,或者說把約瑟夫.約翰斯頓打成叛徒的事情,實際上是彭伯頓將軍的私下行動,是動手,後上報的先斬後奏!

他的目的也很容易猜,就是搶奪密西西比河軍團的軍事領導權,進而搶奪密西西比河流域的地區控製權,說白了就是搶人搶地盤。

至於戴維斯總統,他雖然是總統,但由於聯盟國政府的中央並不強勢,目前根本就無法真正的控製彭伯頓以及他所帶領的彭伯頓軍團,屬於鞭長莫及。

但是,胡德是戴維斯總統派去的新任西部戰區總司令,代表了中央的權威,在名義上呢,也可以說是整個西部戰區的最高指揮官,擁有極大的權力。

所以說,隻要搞定了胡德,基本上就等同獲得了中央聯盟軍總部的特許。

很顯然,胡德將軍是空降的總司令,某種程度上說還不如當初空降過來的約瑟夫.約翰斯頓,所以他對獲得權力方麵的熱衷程度要更加迫切。

之後的事情就簡單了,彭伯頓有兵,但沒有大義,雖然眼饞約瑟夫.約翰斯頓的兵馬跟地盤,卻不敢隨意攻擊;約翰.貝爾.胡德呢,手下沒有一兵一卒,但卻有中央大義,代表了聯盟軍總部的權威,所以兩人正好可以互補。

很早的時候,彭伯頓跟胡德就帶兵去了孟菲斯城外,隻不過因為沒有理由隨意攻擊,所以隻是拿著所謂聯盟政府的總統調令,催促在孟菲斯城內的約瑟夫.約翰斯頓趕緊回裏士滿複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