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很快的,北方軍憑借龐大的底蘊跟更高的行政效率,開始慢慢的扳回局麵,從被動變為主動,開始壓著南方打了。
如果不是中國人突然出手,通過一係列令人驚奇的軍事勝利,改變了西部戰區的局麵,還招來了英國人跟法國人,進而美利堅合眾國在軍事領域陷入全麵被動,那麼用不了兩年,聯邦軍就會徹底擊敗南方軍,重新統一南北。
可惜事情沒有如果,中國人的插手,讓北方軍擊敗南方,重新獲得統一的企圖破產,而南方聯盟國也無力繼續擊敗北方,所以雙方其實都有暫時停戰的意圖,隻不過一時之間都不好開口而已。
但是反過來說,因為中國人的插手,南方聯盟國政府的軍事壓力大大減小,而在沒有足夠的外來壓力之後,本身的各種弊端就重新開始體現出來,地方上對中央的權威也就越來越不看重。
如果說東部地區還好一點的話,那麼曾經被聯邦軍格蘭特軍團橫掃一空,後來又被中國人強勢占據的西部地區就是一個權力真空了。
在美利堅聯盟國的西部地區,確切的說是在密西西比河的下遊地區,聯盟國政府的權威很低,早期是中國人說了算,後來就是當地人說了算,而這個當地人,主要就是指兩股軍事勢力。
其中一股自然就是當時幸存的維克斯堡方麵軍,也是早期的密西西比河軍團。但是後來彭伯頓為了方便自己招兵買馬,減少聯盟國政府的掣肘,辭去了密西西比河軍團的軍團長職位,改為組建了一個獨立於聯盟軍之外的私人武裝,也就是彭伯頓軍團。
換言之,彭伯頓軍團當時不屬於聯盟軍正規軍的序列,隻是屬於私人誌願軍的性質,這就讓彭伯頓軍團擁有了極大的自主權。
除了彭伯頓軍團呢,密西西比河下遊地區另外一股勢力就是以約瑟夫.約翰斯頓為首的聯盟軍正規軍了,其中以密西西比河軍團為首。
約瑟夫.約翰斯頓本來是打著聯盟軍的名義招兵買馬,目的是能方便的向聯盟政府討要撥款,畢竟一開始的時候約瑟夫.約翰斯頓是空降司令,在實力方麵遠遠不如地頭蛇彭伯頓。
可後來呢,約瑟夫.約翰斯頓搭上了中國人,獲得了李永吉的私人支持,尤其是獲得了中國人的貸款以及武器支援之後,立刻就抖了起來,也不聽中央的命令了。
也就是說,密西西比河下遊地區的控製權,在中國人離開之後出現了個權力真空,而唯一能搶奪這個西部地區權力真空的人,就隻能在約瑟夫.約翰斯頓以及彭伯頓這兩個人中選出一個。
這就是約瑟夫與彭伯頓之間的根本矛盾,胡德的介入,不過是聯盟政府的戴維斯橫插一杠子而已。
約瑟夫.約翰斯頓占據了大義,最大的短板就是手中的實力比較弱,但假以時日,等他的兵馬訓練出來,那時候彭伯頓就真的沒戲了,因此時間是站在約瑟夫一邊的,拖得越久,彭伯頓就越不利,畢竟約瑟夫.約翰斯頓大肆招兵買馬的情況他也清楚的很。
正因為如此,所以彭伯頓等不及了,不聽胡德的勸說,直接以平叛的名義,對彭伯頓動手了,動手之後,他才告訴了胡德,再給戴維斯發了個電報,屬於典型的先斬後奏。
既然如此了,戴維斯隻能認下來,畢竟他其實根本無力管束彭伯頓。
同樣的,現在約瑟夫.約翰斯頓通過一戰而成了當地唯一的勝利者,已經成為事實上的西部之王,雖然不太符合戴維斯的平衡政策,但總算是給了外人一個交代,暫時維護住了自己的麵子跟威信。
“不管怎麼樣,把西部地區重新交給約瑟夫的話,還是可以接受的。”想到這裏,傑佛遜.戴維斯總統摸了摸下巴上的山羊胡,“雖然他也有了野心,但至少他還擁有足夠的理智,總比交給彭伯頓那個瘋子要好一點。”
自言自語的說到這,戴維斯再次歎了口氣:“算了,隨他吧,反正約瑟夫也是聯盟的一員,要真能因此而安撫住那些貪婪可惡的中國人,也不是什麼壞事。至於跟北方軍的談判麼,嗯,就這樣吧,反正我也累了,想必那個該死的林肯也該很累了吧,借著中國人的威迫而達成協議,總可以跟那些國會的老頑固有個交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