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身為一個資深政客,傑佛遜.戴維斯對南方各州的代表也相當看不上眼,覺得他們是選了一個最錯誤的方法來維護自己的利益,或者說,脫離聯邦,建立聯盟,然後與聯邦政府開戰這件事從一開始就是個最愚蠢的決定。
因為嚴格來說,雖然林肯當上了總統,新生的共和黨成了執政黨,但在當時的聯邦政府裏麵,尤其是國會係統以及法官係統裏麵,還是以南方人為主的民主黨占據上風。
也就是說,林肯雖然當上了總統,並且在共和黨的支持下表現出了一係列廢奴的傾向,可當時的林肯隻是總統,並不是一言九鼎,別說國會,甚至在白宮裏麵也不具備絕對優勢。
所以那個時候的林肯跟他背後的共和黨,是真正的小心翼翼,很多命令都無法真正的得到貫徹執行,比如大名鼎鼎的《宅地法》,林肯當總統的時候就提出來過,可卻一直無法獲得通過。還是後來南北方正式開戰,聯邦政府的民主黨實力大損,林肯借助戰爭時期獲得的權威,才逼迫國會強行通過了這個法案。
換言之,在林肯剛上台當總統的時候,他還是很弱小的,美利堅合眾國的總統並不能為所欲為,更何況當時的林肯也並不十分強大,共和黨雖然生機勃勃,但依然無法正麵對抗龐大的民主黨。
然而,戰爭毀了這一切,正是南方奴隸主的草率行動,大大削弱了聯邦民主黨的力量,給了林肯以及他背後的共和黨發展壯大的土壤與空間,並導致林肯的權力越來越大。
可以想而知,如果南方各州不是草率的宣布脫離聯邦,並成立聯盟國,進而對聯邦宣戰的話,那麼林肯與共和黨絕對不會發展的如此順暢。同樣的,如果大家此時還是在一個國家,一個政府裏麵,然後用內部政治鬥爭的方式去交鋒,那麼林肯失敗的可能性會更大一些。
畢竟共和黨是個新生黨派,實力畢竟無法跟民主黨比,而且總統是有任期的,甚至林肯當總統的時候也是險勝,差一點就敗給民主黨,所以一旦林肯的任期到了,能否連任都不一定呢。
因此,隻要耐心等待,別那麼衝動的玩脫離,而是像以前那樣玩政..治.鬥.爭的話,南方的優勢更大一些,絕對不可能讓聯邦政府輕易放棄蓄奴製度。
相反,要是玩分裂,那性質就不一樣了,人家就會獲得最廣泛的支持,而南方各州卻會站在道義上的全麵被動局麵。
明白歸明白,可無奈南方有太多自大的蠢貨,偏偏戴維斯還無法逃脫這些蠢貨編織出來的圈子,被迫加入了聯盟政府,並被推舉成了這個新生政權的總統。
要知道,從一開始的時候,傑佛遜.戴維斯就反對脫離聯邦,無奈當時的密西西比州超過八成的議員都讚同脫離,他一個參議員說的話並不重要,所以這才被綁上了車論。
至於後來麼,當上總統也是機緣巧合,這裏麵未嚐沒有投機的心思,畢竟是總統啊,誰不想當呢?不過現在麼,他其實已經有些後悔了,覺得當這個聯盟國的總統其實也沒什麼意思。
想到這裏,回過神來的傑佛遜.戴維斯重新看向國會的議政大廳,發現那幫人還在吵個不停,雖然暫時沒有大打出手的情況出現,但很多人都臉紅脖子粗,大概跟上演全武行的武鬥劇也不遠了。
淡淡的掏出懷表看了看,發現時間已經過去了一個半小時,但看樣子,似乎這幫國會議員們連正題都沒開始進入呢。
輕輕的笑了笑之後,戴維斯深深的把身體倚在了背後的椅子上,眯起了雙眼,滋滋有味的看起了這場國會上的唇槍舌劍,全麵進入了看戲模式。
反正戴維斯早就看透這些人了,都是一群目光短淺,色厲內荏的家夥。他們也就是能對付對付自己人了,一旦外麵的壓力加大,觸及到了他們的根本利益,他們絕對會立刻認慫。
很顯然,中國人的提議是這些人絕對不能拒絕的,因為他們既不能拒絕中國貨的高額利潤,又害怕中國軍隊的強大威懾。
以前之所以還要求這要求那,那是中國人沒明確的提出要求,但是現在麼,中國人已經提出明確的要求了,所以他們吵歸吵,終究還是會同意的。
“哎,外戰外行,內戰內行,成事不足,敗事有餘,說的就是這些議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