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是我的孩兒為長。”湘雲撫撫肚子說道,“叫了那麼多年的三姐姐,如今在我孩兒身上,定要扳回一局。”
黛玉不免覺得好笑,伸手點了一下她的額頭,又說笑了幾句,湘雲又問:“二哥哥,可有消息?”
惜春便說道:“有什麼消息,總共也就來了兩封信,信中也隻有寥寥數語罷了。”
“可有說何時回來?”湘雲問道。
黛玉將目光投向窗外,有些賭氣道:“他愛來就來,不來也無須管他。”心中思及此事,難免有些鬱鬱。自己本想去回疆尋他,但是轉念一想——他既不願回來,又何必讓他為難?又想過給他寫一封信,表明心跡,但又想著,他不是與自己心意相通麼?如何還須書信說明?於是,便聽之任之,不聞不問起來。直到見到他的來信,看懂了字裏行間的意思,心中釋然後一片澄明,卻有意讓他掛牽,沒有隻言片語相回。
此時湘雲和惜春對視了一眼,心道:“這林姐姐到底知不知道,她提起二哥哥時之語氣情形,多像兩口子鬧別扭啊!”
“先前聽說二哥哥抵達回疆後,便和西日和卓一見如故,後又以軍師之名助他平叛。可如今叛亂早定,二哥哥如何還不言歸期?真是沒有道理。”湘雲說道。
“他自有想法,我們又何必揣測?”黛玉收回目光,收起思緒,對湘雲淡淡一笑,“其實我和四妹妹今兒過來,是邀你今晚去山莊賞月的。今日是巧姐兒的生辰呢。”
“噯呀!看我這腦子,記性越來越差了。那我得趕緊備禮去,你們且稍等片刻。”湘雲立時站起身來。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隻見一方清洌池水,水中錦鱗無數,唼喋於荇風藻雨之間,悠然自得。池中一橋,橋上數人,麗影倒映於水光之中,因見波光粼粼,水中映月,不禁心曠神怡。有一清越婉轉之聲吟唱道:“又是天上佳期,人間良夜。酒意正漸濃,燈何明滅。隔簾猶聽、笙歌未歇。遙思天上牛女,乍逢又將長別。載得愁歸,望穿幾度明月。”
院中彩燈四掛,耀眼奪目,遠遠隻見燈光閃爍,人影晃動,近看又見金翠華彩,裙裙飄舞,一片歡聲笑語不絕入耳。忽聽一個小丫頭叫喊:“快看快看,雙星出來了。”眾女孩兒便紛紛仰頭望向蒼穹,隻見暮色蒼茫,深藍的夜空中一條白茫茫的天河兩邊現出清晰明亮的牛郎織女雙星,隔河相望。
橋上一人道:“不是說他們要在今晚渡過天河會麵麼,怎麼還隔在兩岸?”
又有一人道:“大家都在這兒看著,他們如何好意思相會?怕是要等眾人都安歇了,天上的雲兒把天河遮住了,喜鵲搭好了橋,他們才相會罷。”
先前說話那人便笑道:“就同你和衛姑爺一樣呢。”
後者被她取笑,作勢要打,前者早就笑著跑開了。
黛玉看著她們笑鬧,心中開懷,也不阻攔。紫鵑領著眾丫鬟設好香案,點燃紅燭,列酒肴,供巧果,禮拜雙星。惜春見那巧果形容玲瓏,且又炸得黃燦燦香噴噴的,喜得抓起一個便往嘴裏送。黛玉笑嗔道:“就你能搗亂,還不快放下。”惜春嘻嘻笑道:“我已咬了一口了。”
少時,迎春取了五色絲線線及七孔針來分與眾女孩兒。原來這七孔針的針身細如發絲,比平常用的繡花針還小,針眼亦極細,須得眼明手巧的女孩兒才能穿上線。眾女孩兒此時便都安靜下來,各自靜心凝神,在月光下穿針乞巧。隻見平兒帶著巧姐過來,黛玉便把巧姐拉近懷裏,笑道:“巧姐兒這名字取得巧,不但人巧心巧,手巧嘴巧,連生的日子,也是乞巧節呢。”
平兒笑道:“這名兒還是劉姥姥取的呢,說是依了這‘巧’字,必是逢凶化吉,遇難成祥,如今看來,果真不錯。”
湘雲等都笑道:“看看這小模樣,不但是個巧姐兒,更是一個俏姐兒。”
大家說笑片刻,又都專心穿針引線。巧姐遙指天上雙星問黛玉道:“林姑姑,那牛郎織女到底是怎樣一個故事?”
黛玉便細細將那故事將給巧姐聽。巧姐聽完,似懂非懂,點點頭想了想,又問道:“今晚就是七夕,那天上的雙星怎不見相聚呢?”
黛玉摸摸她的頭道:“傻丫頭,那是傳說,怎能當真?”複又指那星空道:“你看,兩顆星中間隔著天河,各在一方,那是永不能相聚的。”
巧姐忽然淚光瀅瀅,低聲道:“這般說來,豈不是和我爹娘一般麼?”
黛玉摟著她,心中一片憐愛,輕喟道:“他們不同,他們,很快就會相會了。”(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com)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